“史侯難道準備提前將隋唐的科舉製度在幽州推廣開來?這樣必定遭到整個幽州士族階級的反對!
當年隋文帝楊堅之所以能力排眾議舉辦科舉,主要原因還是兩晉南北朝三百年的大混亂中,讓許多世家大族遭遇覆滅之災。
而楊堅為了避免重蹈前朝的覆轍,皇權被豪族門閥架空,急需培養效忠於自己的人才,對抗勢力日益龐大的關隴集團,才不得不推出科舉製度。
然而,之後隋朝的覆滅很難說是否有科舉製讓世家大族不滿的因素存在。”嶽飛眉頭深皺的說道。
“鵬舉的擔心不無道理,當年隋文帝楊堅創辦的科舉製度,也並非為了天下百姓著想,他隻是為了打壓關隴勳貴罷了。
因為整個隋唐的曆史,依然是門閥與豪族主宰天下的時代,平民和寒門憑借科舉進入上層階級的案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隋唐時期,甚至將科舉門生分為兩類。
其一,為國子監門生,這些考生隻要出示世家大族的門第證明,就可享受朝廷給予他們的食宿補貼,完全不用擔心費用問題。
其二,則是普通門生,這類考生皆是平民的孩子或是一些沒有關係的寒門子弟。這類學生是無法得到朝廷的食宿補貼,無論你是在遼東還是敦煌,無論是在交州還是雲中郡,你前往京城參加考試的衣食住行都將自己承擔費用。
在那個時代,原本的各種賦稅都多不勝數,平民家庭是無法負擔一個不乾農活,成天讀書寫字,將來還要上京趕考學子的費用。
一旦,這樣的學子無法考取功名,等待這個家庭的隻有毀滅。
在那個時代,甚至流傳出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民間流言,當然僅僅是針對平民家的孩子,因為他們寒窗苦讀十數年,一旦無法考取功名進入官場,又沒有其他的謀生手段,導致自己的生存都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那個時代,也成為了平民學子名落孫山後,自儘最為嚴重的時代。
然而,門閥和豪族家的孩子即使無法通過科舉取得功名進入朝廷,也能通過其他方式進入官場。
不過,科舉製的興起除了這些原因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原因,比如造紙術的再次改進與雕版印刷術在隋唐之初開始逐漸成型。”劉辯長歎一聲的說道。
“史侯所言確實不錯,我當年所在的大宋王朝,科舉甚至被豪族們所包攬,平民完全無法參與。
當初,呂蒙正、範仲淹、歐陽修等寒門子弟能在科舉之中揚名是極為罕見的,即使如此,他們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平民,乃家族落魄的寒門而已。
寒門本質上仍然是士族,隻是一般已經家道中落,或者是其他豪族的旁支,比起世代務農的平民仍然強上不少。
而像蘇軾父兄三人,本來是四川眉山縣的富戶人家,蘇洵攜兒子們進京趕考,雖然蘇軾兄弟金榜題名,然而家裡存款也花費得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