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前來,名為乞求儀仗隊,實際想趁機敲淳於長一竹杠。淳於長腦子一轉,當即笑嘻嘻地牽著王融的手,一起走進內堂。王融年紀輕尚未在官場曆練,對於淳於長的舉動好不納悶。淳於長扶王融坐好,馬上搬出金銀珠寶,隻見那些財寶如一座大山般堆在桌上。淳於長心想,隻要能用金錢請王立向劉驁美言幾句,也許能夠留在長安。俗語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能留在長安,淳於長的作秀總有一天能發揮功效;如果被貶回封地,即使作秀功夫天下第一,也是徒有其技無處施展。淳於長偷眼瞧著王融這根救命稻草,隻見王融看著財寶眉開眼笑。見王融中計,淳於長不容他三思,命人包起桌上金銀送給王融。貪婪是會遺傳的。即使不會遺傳,王融也在王立的言傳身教下耳濡目染學會了幾分。王融帶上金錢立刻坐上馬車,飛馳回家。沒想到王融一竹杠就敲回那麼多金銀,王立十分高興。王融將淳於長的囑托說了,王立馬上寫封奏書,言辭懇懇,請求劉驁留淳於長在長安。看王立的奏書後,劉驁百思不得其解。這一對生死冤家突然和好了,他一點風聲都沒聽到。南郡土地一事,王立恨淳於長入骨,巴不得將淳於長生吞活剝。淳於長被貶,王立應該高興,而非奏請留他在長安。官員之間的私下聯係本來就是皇帝所忌憚的,現如今這對仇敵突然握手言和,讓劉鶩不得不小心謹慎。為了自己的安全,劉驁命有司查報此事。在劉驁時代,長安的官員中並無厲害之人,民風尚算淳樸。有司調查起來毫不費力,很快就知道王融曾向淳於長索取賄賂。劉驁想順藤摸瓜,命人抓捕王融審問。王立聽說劉驁發怒欲捕王融,他擔心王融供出自己,心一狠就將親兒子王融逼自殺了。為了一件小小的受賄案,竟然有人自殺。出人命了,劉驁更加關心此事。不是出於愛惜人命的慈悲心理,而是關心事件背後的陰謀。自王政君為後,王氏集團就是長安最強大的外戚勢力。外戚專政深深傷害了大漢的心靈,大漢君王時常警惕外戚作怪。淳於長聽說王融自殺,害怕事情越鬨越大馬上溜走。劉驁決定,此事必須查個水落石出。平素隻知道風流快活的皇帝突然發話辦正事,有司勤勤懇懇,追回淳於長,關押大牢候審。劉驁不喜歡殺人也不喜歡整人,他隻想將事情弄清楚。平素和善的劉驁發怒,頓時將淳於長嚇傻了。淳於長立刻將賄賂王立父子之事說了。古語說“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這樣的人才沉穩。淳於長容貌生得頗為出色,沒受到過大驚嚇,他不知道沉穩為何物。看見凶神惡煞的有司凶神,淳於長頓時嚇破了膽。他將詐騙許皇後,調戲許皇後,答應扶持許皇後為左皇後的事都說了。王莽向王根進言時,隻說淳於長通奸許孊和詐騙許皇後,並不知道其中細節。調戲皇後就是惑亂後宮,劉驁對心愛的淳於長不再手軟,當即命人斬了他。許皇後本來就受冷落,既然她想伸伸頭,想吹吹風,劉驁就成全她。劉驁命孔光持節,前往看望許皇後。看望是假,孔光一去,自然領了賜死許皇後的命令。許皇後很聽話,孔光走後,服毒自殺。既然是冷人,就不要湊熱鬨,否則不被燒死,必被烤化。連殺兩人的劉驁,已經承受不住這樣的殺戮。丞相翟方進出身低微,勤奮好學,深諳察言觀色之術,見王立不能全身而退,立刻上書彈劾王立,奏請逮捕王立。劉驁不喜歡關押人,他喜歡踢人屁股,將他們踢回封地。王立很幸運,劉驁沒深究,隻將他和他的黨羽踢回封地。王姓“五侯”,有的死了,有的走了,長安如暴風雨之後的海麵,有點安靜。長安原本可以安靜的,可是劉驁隻懂男女之事,不懂政治。眼見王氏集團就要滅了,劉驁偏偏將大司馬之位拱手送給王莽。公元前年,十一月,時年三十八歲的王莽被封為大司馬。當上大司馬後,王莽一如往昔,不但不驕傲,反而越發謙卑。身居高位,內孝外賢,行止有禮,路人有口皆碑,交口稱譽王莽。想當年,蕭何功高蓋主,劉邦嫉妒之心大作,差點將蕭何弄死了。而如今,麵對名聲如日中天的王莽,劉驁隻想躺在溫柔鄉,不禁讓人感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踢走了王立,迎進王莽,長安似乎很平靜。“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儘。”這是駱賓王《討武瞾檄》裡的名言。“漢祚將儘”還好理解,什麼是“燕啄皇孫”呢原來,趙氏姐妹進宮後,侍寵驕奢。漸漸的,她們姊妹二人成了後宮的掌權者。起初,一名姓曹的宮女為劉驁生了一個兒子,他姐妹將曹氏母子害死;後來,一位姓許的美人為劉驁生了一個兒子,劉驁竟然眼睜睜看著兒子被趙氏姐妹閉氣而死。劉驁寵幸趙氏姐妹,致使自己無後,應了長安燕啄王孫的民謠。三月十八,劉驁暴斃。三月十七晚上,劉驁還在趙合德懷中,兩人恩恩愛愛,次日一大清早卻人鬼殊途,好不令人傷心。趙氏兩姐妹恃寵惑亂後宮,致使劉驁一個孩子都沒留下來,王太後對此十分痛恨。如今,劉驁已死,趙氏姐妹的靠山倒了,在權力過渡期間執掌大權的王太後自然不會放過這對姐妹。劉驁暴死,王太後匆匆掌權。趙氏姐妹令王太後沒有孫子,王太後就要她們不得好死。王太後命孔光立刻接任丞相一職,聯合王莽,共同調查劉驁之死。王太後調查劉驁之死,旨在殺了趙氏姐妹。劉驁暴死於趙合德閨房之中,趙合德無論如何都脫不了乾係。不出王太後所料,孔光和王莽剛剛開始調查,趙合德就畏罪自殺。趙合德之死並沒有解決問題,調查仍在繼續。皇權過渡時期,乖巧的過繼孫子任由王太後體驗掌權人的滋味。直到四月八日劉欣才宣布登基。時年十九歲的劉欣就這樣坐上了高高在上的皇位,不過皇帝的位置對於他而言並不意味著無限風光。按漢朝規矩,劉欣一旦過繼給劉驁當兒子,就要和他的生身父母脫離關係。然而,劉欣的生祖母傅昭儀極富手段。她不僅養大了劉欣,還賄賂長安貴人如趙氏姐妹等,幫助劉欣取得太子之位。可以說,劉欣與傅昭儀的關係,就像李密與他祖母的關係:沒有傅昭儀,就沒有當上皇帝的劉欣。劉欣登基稱帝,也將他定陶的老家一起搬來。十九歲的劉欣光是與王太後家族搞好關係已經非常艱難,再加上兩大家族相鬥,他注定左右為難。活著就是痛苦,生命的負擔太沉重了,他舉步維艱。劉欣稱帝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封賞。他封王政君為太皇太後,封美人趙飛燕為皇太後,封他的準妻子、祖母傅昭儀堂弟的女兒為傅皇後。劉欣娶傅皇後,全是傅昭儀安排的,這個事實就證明傅昭儀很有心計,非常厲害。選立太子之時,朝中上下所有人都覺著劉欣更適合,因為能說得上話的人都收了傅昭儀的賄賂。劉欣當上皇帝後,王太皇太後突然發現劉欣的外戚勢力很大,僅傅昭儀就是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王政君以太皇太後的身份自居,不屑於跟傅昭儀較勁。然而,傅昭儀看見孫子劉欣坐穩皇位後,不免想一償所願,飛上枝頭當鳳凰。傅昭儀的身份低,她無法一飛衝天。不過她認定了這樣的目標,全然不顧這樣做的後果。掌權的滋味人人想嘗試,英布曾經也想嘗當皇帝的滋味,最後隻落得身首異處。論玩心計,王政君不是傅昭儀的對手,傅昭儀最會利用人類的感情欺騙對手的理智。劉欣被立為太子後,劉驁拒絕傅昭儀和丁姬前往看望劉欣。劉驁覺得時間最是無情,不見的日子久了感情自會生疏。劉驁不愧是風流致死的高人,懂得日久生情。王太後深懷慈愛之心,允許傅昭儀和丁姬每十天看望一次劉欣。親情不比愛情,他們相見得如此頻繁,其中必有陰謀。女人都有一點注重名號,不像男人看重實際,傅昭儀更是愛封號愛到狂。然而就是這名號使得傅昭儀、丁姬和劉欣在陰曹地府相聚。傅昭儀和丁姬天天纏住劉欣,就像劉欣小時纏住傅昭儀一樣,天天問劉欣,她倆應該住哪裡。應該住哪裡,這是一語雙關句,暗含著對她倆名號的期盼。生祖母如此相問,劉欣心中一酸,馬上招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開會,商議安排傅昭儀和丁姬的住處。劉欣招人開會,卻沒招大司馬王莽。這就說明傅丁二人多麼讓他難為情。招朝廷要員開會,大司馬王莽不到,這是一個多麼畸形的會議。劉欣這個皇帝注定一輩子在兩個家族的夾縫中生長。在說傅昭儀和丁姬名號冊立之事,不得不提一個人——何武。何武是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人,他知道大漢的丞相一代不如一代,上書奏請劉驁恢複古代三公製度。劉驁不懂改革,想都不想就下旨通過。如果賈誼生在劉驁的時代,他就不會鬱悶而死。古代三公指:丞相、大司馬、大司空。大司馬對應太尉,大司空對應禦史大夫,丞相還是丞相。何武上書改革,其實什麼都沒有改,隻不過換了一下名字而已。與賈誼相比,何武就是欺世盜名之輩。也因此何武被提拔做了官。開會的時候,孔光發現大司馬缺席了,他立刻嗅到其中的火藥味。當初朝臣全都同意選立劉欣為太子,孔光力排眾議,拒絕選擇劉欣。孔光覺得,選立劉欣,無疑是引狼入室,因為傅昭儀生性如狼,詭計多端。孔光以周勃迎立劉恒為例,主張迎立一位外戚勢力單弱的皇帝。眾人皆醉,孔光的聲音聽起來又單調又好笑,選立劉欣為太子的大潮不可阻擋。劉欣稱帝後,孔光害怕傅昭儀發展一支傅氏外戚,與王政君的王氏外戚分庭抗禮,最終會卷入派係之爭的旋渦。孔光知道,現在是自己再一次站出來的時候。他遺傳了祖上孔子的正直之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害怕天空出現兩個太陽,孔光極力阻止第二個太陽的升起。傅昭儀這個太陽就要升起了,孔光不能將她滅掉,隻能將她轉化為月亮。孔光提議另造宮殿給傅丁二人居住,他想隔斷傅丁二人與劉欣的聯係,讓她們不能乾政。大家都是玩政治的,即使不會政治,也懂心計。孔光話剛出口,誰都知道他打什麼主意。劉欣麵有難色,因為他害怕傅丁二人責怪。誰都知道如果傅丁二人不想跟他住在一起,根本不會向劉欣開口。她們開口,自然是希望跟劉欣住在一起。劉欣明白孔光的心意,就是不敢點頭。假改革家何武見劉欣臉有難色,提議讓傅丁二人住在北宮。北宮是個好地方,不僅緊挨未央宮,還有直通未央宮的紫房複道。曆史對傅太後真的很好,居然為她留有這麼一個得天獨厚的宮殿。遇此大好消息,傅丁二人火速搬往北宮,以逃避戰亂的速度住進北宮。北宮,傅太後來了;王政君,傅昭儀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