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江山
劉秀在建國後,複立五經博士,恢複太學。太學學生都將入朝為官作為了學習的最高目標,由此,才能夠光耀門楣、光宗耀祖。
在治國思想上,劉秀依然延續了西漢武帝的思想,十分崇尚儒術的力量。一次,光武帝劉秀在巡幸魯地之時,曾派大司空率領百官前去祭祀孔子,後來還將孔子後裔孔誌封為褒成侯,他的意圖天下皆知,旨在彰顯自己尊孔崇儒,要求天下人學習自己,大力學習儒家學說。
孔子更是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標準、道德原則和道德境界,而孝悌是仁的基礎。所以東漢才會特彆重視“舉孝廉”的選官製度,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這些,對於當時而言,無論是實現統治還是接受統治的人,都是有很大的積極作用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劉秀竟然對當時儒家的讖緯迷信之說崇拜備至。這使得後來在皇宮內部,產生了一連串的宮闈悲劇。
光武帝對內大刀闊斧、不拘一格地進行改革,對外則施行鑄劍為犁、止戈息武的策略,有人不禁想到,難道北方匈奴政權也承認劉秀真命天子的地位?何以他們會一直甘於寂寞呢?
其實,前文已經提到,早在王莽新朝之時,王莽就準備率領大軍北擊匈奴,隻可惜後來因為中原大亂,王莽北伐之事隻能不了了之。然而此刻的匈奴,卻依然沒有任何動作,沒有南下入侵中原?這又是為何呢?
實際上,匈奴單於利用了這次中原內戰的機會,隻是他沒有將觸手伸到中原內地,而是在新建始國二年(公元10年)奪取了對吐魯番國的保護權,此後還不時襲擊中原邊境。
到了王莽政權覆滅,天下大亂之時,匈奴卻是天災**不斷,抽不出身子,好不容易重新歸於統一的匈奴,因此而失去了在中原橫行的機會。
曆史記載,自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之後,匈奴汗國一連幾年大旱,赤地千裡,寸草不生,牛羊戰馬餓死者,足足百萬之眾。內憂之下,外患也接連不斷,並對匈奴政權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如當時東方新興的強敵烏桓部落,眼看匈奴衰微,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淩辱昔日一直欺負自己的對手的機會,遂向東方不斷侵襲。匈奴大軍在數次大戰均告失敗的情況下,隻能在單於的帶領下,不斷後撤。其勢力範圍從原來的整個蒙古草原,萎縮至蒙古哈爾和林及以南地區,大批人畜因戰亂和災荒而死亡,國力大衰,以致各部分立,呈一盤散沙之態。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戊戌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後世之人,對於光武帝劉秀亦有各自不同的評價,其中王夫之說道“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指西漢高帝劉邦)而尤難矣!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司馬光亦說道“自三代既亡,風化之美,未有若東漢之盛者也。”
近世梁啟超還說“東漢尚氣節,崇廉恥,風俗稱最美,為儒學最盛時代。”此外,還有曹植、諸葛亮等人,對於光武帝劉秀都有自己的論述,雖然言語不一,觀點亦有出入,但是總的基調都大致相似,對於光武帝劉秀的一生功業,都持肯定之聲。
當然,也有人對其過錯做出過總結,認為他是一個固執和迷信的人,特彆是在對巫蠱之事上,更加地顯露無遺。此外,他還經常對批評作出過分的反應,以至於那些勸諫之人,隨時都有被斬殺的危險。劉秀還是一個缺乏預見他行動後果的眼光的人,對於公孫述以及後來的匈奴,都沒能夠兵不血刃地獲取勝利,反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見其在外交上還略有不足。
光武帝劉秀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就此宣告結束,半世戎馬、辛苦經營打下來的萬裡江山,於輾轉之間,傳到了劉莊的手中,延續著劉家的天下。劉秀一生,短短六十餘年光景,卻讓後世之人不斷緬懷和讚歎,他留給後世的,是數百年大漢的功業?還是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啟示?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