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和汪雪琪自然是不知道,他們兩個前腳剛出門,後腳這老兩口子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且目的地跟他們還是一樣的,竟然也是彩雲之南。
隻不過老兩口子第一站則是去川蜀,而李強和汪雪琪的第一目的地則是陽江開平,不對,現在應該是江門的開平了。
開平的歸屬地,原來是屬於陽江的,現在行政劃分的時候劃分到了江門,而李強和汪雪琪到這邊一方麵是順路,他們兩個的計劃是繞一個大圈。
從粵省一路出發,路過江門,陽江,湛江,北海,崇左白色等地方,一路到蒙自元陽,猛臘,再到版納,然後繞一圈從大理,麗江等地回到昆明,再到貴陽,荔波,到達桂林,在經過賀州再回到粵省。
這個距離不近,好幾千公裡的路程,兩個人也不著急,反正就是一路走,一路停,一邊遊玩,一邊遇到好地方釣魚,反正禁漁期可是有著三個月呢,兩個人現在最不缺的就是時間。
他們之所以第一站選擇是陽江,具體說是開平,原因就是李強想要見識一下在粵省建築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開平碉堡。
開平碉堡
這裡的開平碉堡可是跟我們一般理解的碉堡不是一個東西,有相似的地方,功能上有些許的相似,但是卻又大大的不同。
開平碉堡,可是大大的不一般,跟那種純粹的戰爭防禦碉堡完全是不一樣的,它不一般的地方在於它“不一般”的房屋建築――碉樓,一種比普通民居更高更厚,相對封閉的小窗建築。為什麼說這裡的人們會認為房屋最大的用處是禦敵呢?那就得從這裡的曆史說起了!
開平仍完整保存了一千八百餘座碉樓建築。不管是最早出現的起防禦防洪作用的眾樓;還是以居住和防禦同時兼備的“居樓”;亦或是起到“了望塔”作用的更樓風格各有不同,經曆的曆史進程也不一樣,所以碉堡群的風格上也有著很大的不同。
開平碉堡
既有曆史的滄桑,又有著歐式的氣息,這樣的一個地方,讓李強這個喜歡古鎮,古建築的人自然是心裡麵癢癢難耐,就跟之前的沙灣古鎮一樣,開平碉堡似乎要比沙灣古鎮還要神秘和讓人向往。
所以說,開平碉堡雖然有著碉堡二字,但是跟我們認知的碉堡大大的不同就是開平碉堡是一種特色建築。開平碉堡是一種集防衛、居住和藝術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建於20世紀初期,主要用於防禦土匪、強盜等。
開平碉堡的建築風格獨特,中西合璧,既有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融入了西方建築元素,如羅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這種建築風格的形成與開平當地的曆史背景和文化交融有關。明末清初,開平地區戰亂頻繁,土匪橫行,當地民眾為求自保,開始修建碉堡。後來,隨著華僑文化的傳入,開平碉堡逐漸融入了西方建築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建築風格。
開平碉堡
開平碉堡的最大特點是堅固耐用,易於防禦。碉堡通常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牆體厚實,窗戶狹小,外牆上設有槍眼,便於射擊。內部布局緊湊,設有臥室、廚房、儲物間等功能區域。另外,碉堡的頂層通常設有了望台和射擊平台,便於觀察和反擊來犯之敵。
開平碉堡具有很高的曆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目前,開平碉堡已經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保護和修繕。同時,開平碉堡也成為了當地獨特的旅遊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
李強自然就是被吸引而來的其中一員,兩個人開車到這邊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在景區的外麵停車場,兩個人找到了一個位置,終於是把車子停了下去。
或許是因為是本地牌照吧,也或許這邊不禁止房車的進入,這裡麵停著好幾台房車,應該也是出來自駕旅遊的。
停好車子,隨手拎了兩瓶水,鎖好車子,李強就拉著汪雪琪的手穿過熙熙攘攘的車流,隨著人群走進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開平碉堡群裡麵。
今天的開平,一棟棟歐式風格的小樓和中國傳統民居相交錯,依然保持著淳樸的民風,韻味十足。穿梭其中,總能被那種現世安好的氛圍所感染。正是有了這些碉樓,開平才從以前的“混沌之地”變成了今天的祥和之所,成為中國首個華僑文化的世界遺產項目,也成為粵省最值得參觀探訪的地方之一。
其實對於所有的我國的古建築,看起來,除了風格不一樣以外,其他的都是一個樣的,色調都是比較偏灰暗的那種。
畢竟哪怕是到了近代,那些紅磚黃瓦的建築,都不是一般的平民可以住的,畢竟在近代以前,整個曆史長河之中,所有的建築,不同人家,不同階層,家裡的建築都是要遵循禮製的、
皇家的建築,雕龍畫鳳,顏色也是以黃色為主,接下來的王侯家的次之,一級接著一級往下走,越是底層的家庭,建築自然就越是色彩單一了。
李強就曾經去過山西的喬家大院,晉商的傳奇,但是整體的色調也不過都是灰暗的色調,畢竟在古代,人也是分等級和階層的,士農工商,商人家的子弟甚至是不能參加科考的。
商人地位也很是底下的的,哪怕是你富可敵國,照樣沒有地位,不像是今天,那些商人既有錢,既有地位的,為了賺錢更是不擇手段的,還有人庇護,老祖宗早就把商人的本質看透了。
當然了,這樣的商人也是極少部分的,比方說那些在國內欠債,破產,卷錢跑到國外的那些家夥,還一個個的堂而皇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