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嘹亮的衝鋒號,沒有刺耳的吹哨聲,在陣地後方炮兵陣地上空再次濃煙滾滾黑雲蔽日的時候,新一團、野戰4團、獨立團三支前線部隊各自的主力營近5000名戰士,悄無聲息的從戰壕內一躍而起,以各連編製分成9個箭頭,向著前方撲去。
各連衝在最前麵的,是數百名排成散兵線,端著加蘭德步槍、捷克式輕機槍以及MP38衝鋒槍的突擊部隊;
走在中間的,是拉著82迫擊炮、60迫擊炮,搬著炮彈和勃朗寧重機槍的火力支援部隊;
走在最後的,則是一邊前進一邊放線的通訊兵戰士,以及手裡端著野戰電話和地圖的炮兵引導員。
最前端的突擊部隊負責發現並清掃前方的零星敵人,控製關鍵防禦點位;火力部隊負責對前方突擊部隊的火力掩護,配合發起攻擊,並擋住鬼子部隊的短促反擊;通訊兵和炮兵引導員則是隨時聯係後方炮兵陣地,引導火炮轟擊。所有參與突擊的戰士們分工明確,快速向前推進。
此時的陣地前沿,一片靜謐,沉寂無聲,隻能聽到突擊戰士們“沙沙沙”的腳步聲,以及野戰電話線放線時滑輪滾動的聲音。衝出戰壕的戰士們一邊快速移動,一邊抬眼望去,卻見周邊已經沒有活著的鬼子了,反而滿目都是被撕裂的鬼子殘肢斷臂、到處是被炸飛的鬼子槍支彈藥,還有一些被黃磷引燃的焦黑屍體,散發著人油的臭味,整個畫麵如同地獄一般。
不過,戰士們對這畫麵絲毫不覺得恐怖,反而感覺到難得的快意----鬼子侵我中華,殺害我們這麼多的百姓同胞,無論死成什麼樣,隻要是死鬼子,都是好看的……
…………
陣地前沿很是平靜和安全,但等戰士們繼續深入到陣地前方一兩公裡後,就不得不謹慎起來----已經有零星的鬼子偵察部隊出現在周邊了,顯然鬼子的陣地已經不遠。
在二戰之時,正常情況下,敵我交戰雙方陣地的間距一般都不會太遠。比如僵持中的蘇德東線戰場,一般蘇軍和德軍陣地距離在5公裡左右;抗戰戰場上大部分會戰時,國民政府部隊與日軍大部隊的陣地距離為3公裡左右。
而如果一方打算開展進攻作戰,這個距離還會縮短。繼續以東線為例,一般德軍或蘇軍打算發起進攻時,會將突擊部隊集結在距離對方三公裡左右位置,形成有效進攻陣型後,才正式發起突擊;而抗戰時,因為中國部隊火炮太少,火力很弱,鬼子一般會集結在陣地一公裡外發起突擊,然後基本上一戰而下。
戰場之上,哪怕是火炮極為密集的歐洲戰場,也不可能因為顧慮敵人的遠程火炮,就將大部分部隊放在十多公裡的火炮射程之外,不然這仗就沒法打了----大部分部隊全副武裝時步行時速不過4、5公裡,如果將發起陣地放在大口徑火炮射程外,那突擊部隊就需要步行兩、三個小時才能抵達敵人前線。等趕到敵人陣地的時候,這些攜帶大量戰鬥負重的步兵部隊就會因為過於疲憊而失去大部分戰鬥力。
同樣,雖然知道獨立支隊炮火強大,但鬼子同樣不會將前線部隊撤離的太遠,不然就沒法主動發起攻擊。因此,在決定夜間對獨立支隊發起穿插作戰和夜戰後,鬼子前線指揮部不僅沒有命令35、36師團向後退卻,反而又將新到位的41和13師團部隊部署在距離前線4-7公裡的區域內,並依托各個村莊、田壟、山溝等掩體休整。
正因為鬼子如此常規的兵力部署,因此當突擊部隊突擊了近兩公裡後,已經接近了鬼子部隊駐防區域的外圍,並遭遇了鬼子的外圍偵察警戒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