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斥責言官,罪歸兵部,為袁可立鳴冤,分明力挺袁可立。
方文度不服氣,爭辯道:“陛下,你不能這麼做,肆意貶嫡禦史,給事中,長期以往國將不國。”
宋師襄亦不甘心說:“陛下,沒有禦史,給事中,朝堂必宵小四起,江山社稷大亂。”
龐尚廉欲爭辯,朱由校喝道:“夠了,少給自己身上貼金了,爾身為言官,經驗少,資曆淺,閱曆短,紙上談兵,以為單憑一張嘴能治國嗎?朝廷沒有誰都不行,唯獨不缺結黨的言官。”
“田爾耕,把這幾個隻會誇誇其談的混賬轟出去。”
結黨的言官?
又言結黨!
百官揣測朱由校的言語,眼睜睜瞧著錦衣衛把方文度四人轟出皇極殿。
孫承宗身為兵部尚書執笏出列,事不關己,卻事關兵部,他必須代表兵部表態,不禁打破朝堂寧靜:“陛下,袁大人離職三年,遼東,遼南愈發糜爛,不能因有言官誣陷袁大人而棄之不用。”
這時,首輔李國普執笏出列,仗義執言說:“陛下,兵易募而將難得,袁公善於謀略,禦下有方,是遼東,遼南不二人選。”
此言出,百官陸續點頭附和。
除李國普言之有理外,還在於李國普首輔的身份。
時下內閣官吏沒有任何兼職,官銜低,卻是皇帝近臣,近期皇帝賦予內閣部分決策權,有拔高內閣官銜的跡象,讓人不得不重視。
與此,魏忠賢忍著皮肉傷出言附和:“皇爺,老奴本不該在朝堂說話,不過,老奴認為李閣老,孫尚書說得對,遼東少不了袁公,以後東廠絕不再刁難袁公。”
皇爺清算內廷,收拾宗藩,收拾勳貴,整頓京營,分明是個強勢的主子,他魏忠賢僥幸苟延殘喘,全靠皇爺高抬貴手。
若還不識時務,以後朝廷沒有他立足之地。
李國普,孫承宗,魏忠賢紛紛表態,朝廷其他官吏默然不語,袁可立,袁崇煥,傅宗龍如釋重負。
今日陛下朝廷為袁可立鳴不平,不惜背負罵名驅逐言官,以後坐鎮前線,再無後顧之憂。
這時,朱由校視線轉向袁可立三人,寬慰說:“袁公,你們放心赴任,上任大膽做事,軍餉,軍械,軍馬,將陸續送往遼東,朝廷絕不拖後腿。”
“三位愛卿將建奴困在遼東一年,封伯爵。”
“兩年封侯爵,三年封郡公,五年封國公,以上均有食邑。”
“諸卿見過京營殺敵分配的方案,遼東戰場亦照此賞賜。”
“告訴前線將領,積極防禦,主動殺敵,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絕非夢想。”
聞言,袁可立,袁崇煥,傅宗龍執笏出列,齊聲道:“謝陛下隆恩,臣等赴遼,絕不辜負陛下信任。”
遼東事定,朱由校內心放鬆不少,現在該快速結清拖欠的軍餉,事畢整軍募兵都將進入快車道,他視線轉向蘇茂相,田爾耕,魏忠賢詢問道:“遼東,九邊軍餉籌備的如何,錦衣衛,東廠負責押運的人選是否敲定?具體何時能啟程?”
喜歡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從收服錦衣衛開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