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璉放下茶杯,笑意盎然說道:“楊都督,陛下口諭,此戰從排兵布陣到衝鋒陷陣,全權由前線參戰統帥部署,打的贏要打,打不贏更要打,一年打不贏來年繼續打,年年打,打贏為止。
以前朝廷實施拓地禦邊的戰略,後經曆奉天靖難,土木堡之變,邊境戰略漸漸變成斂兵守塞,此戰,皇爺欲改變斂兵守塞的戰略,恢複拓地禦邊的戰略。
一句話,疆域是打出來的,不是紙麵規劃出來的,皇爺讓都督無需拘泥於以往守邊戰法,更要拋棄以前以守為攻,保住長城沿線穩定的做法,此戰以消滅察哈爾部有生力量為目標,若勝,不可沽名學霸王。”
聞言,楊肇基驚訝於皇帝的部署。
土木堡以來,朝廷對外戰略日漸收縮,皇帝臨時改變朝廷固有戰略,把拓邊重任交給他放權,對他是何等信任。
信任之外,他肩上壓力倍增。
楊肇基高聲說:“謝同知轉達陛下口諭,請同知轉告陛下,末將絕不辜負陛下信任。”
是日。
李若璉和楊肇基密談兩時辰,事後李若璉快馬加鞭啟程,率百名錦衣衛趕赴甘肅。
楊肇基獲悉朝廷戰略部署,亦知此戰朝廷目的,不敢有分毫耽擱,火速召集洪承疇,曹文詔,馬世龍,尤世祿,連同隱匿於宣府練兵的趙率教議事。
皇帝將前線六萬邊軍交給他,破天荒沒有派遣太監監軍,還提前籌備好糧草,他好久沒有打過這麼自由,富裕的戰事。
皇帝信任,給他自由發揮的機會,他焉能辜負君恩。
半日內,洪承疇,曹文詔,馬世龍,尤世祿,趙率教等總兵,副總兵齊聚,楊肇基單刀直入詢問:“洪承疇,草原戰事進展怎樣?”
洪承疇快言快語回道:“大帥,七月時,喀喇沁諸部與土默特部的卜失兔在威寧海子會師,兩方準備迎戰察哈爾,然而,當林丹汗率領察哈爾大軍殺來時,喀喇沁遭到前所未有失敗,諸部多潰散,或入邊內避之。
林丹汗一鼓作氣,趁勝追擊,長驅直入猛攻土默特的歸化城。
此戰,察哈爾部采取群狼戰術,各路騎兵來勢洶洶,分彆進攻歸化城外圍各部落,土默特各部臨時倉惶迎戰,疲於應付各地的察哈爾部,近日,土默特和喀喇沁在北部連戰三場,縱使土默特部糧草充足,氣勢高漲,結果連戰連敗,折損數千騎兵。
目前,歸化城危矣。”
嗯!
楊肇基耐心聆聽,追問說:“瓦剌,外喀爾喀,鄂爾多斯各部是否依照約定出兵,協助喀喇沁部?若出兵,各部派兵幾何,抵達何處?”
洪承疇不做猶豫回答:“稟大帥,瓦剌內訌,唯有獨大的杜爾伯特部派出四千騎兵池邊,昨日抵達土默特部,馬不停蹄趕往歸化城,鄂爾多斯派三千騎兵,以下官觀察鄂爾多斯部完全是觀望狀態,不願徹底和察哈爾部撕破臉皮。”
楊肇基起身走到地圖旁,仰頭觀察許久,聲若洪鐘向諸將說:“建奴崛起,喀喇沁部卷入建奴和與大明以及察哈爾的鬥爭中,關鍵喀喇沁部位於三方中間位置。
若察哈爾征服喀喇沁,向東抗衡建奴,向南威脅大明,若建奴占據喀喇沁部,兵鋒迅速推進到明境北邊。
大同,宣府,薊鎮三鎮軍事壓力暴漲,所以,不能讓察哈爾和建奴占領喀喇沁部,此番李若璉攜聖旨前來,陛下要求我等改變以前皇斂兵守塞的戰略,恢複拓地禦邊的戰略。
一句話,抓住機會打出長城各要塞。”
喜歡明末暴君:從收服錦衣衛開始從收服錦衣衛開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