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使蒙古。
拉攏各部背刺明廷。
不惜讓利於蒙古各部。
頃刻,安靜的殿內好似炸開鍋。
阿濟格言語惱火,帶著質問的語氣說:“大汗,八旗兵強馬壯,何須向他人借力,讓利於蒙古各部?”
阿敏亦不解其意,不悅的說:“大汗,明廷軍改,邊軍戰力或許提升,然而,向他人借力,是否小題大做?”
聞言,皇太極麵色低沉,大為不悅。
阿敏,阿濟格除反對還是反對,不能提點建設性意見嗎?
若非兩人善戰,若非八旗需要團結,若非沒機會剝奪他們兵權,他何須受這等怒氣。
早前他和親信私下商議,計劃暫時停止進攻寧錦防線,領兵持續向西擴張,花費數年吞並蒙古各部,強化八旗軍事實力之餘,從草原南下突破明廷的長城關隘。
孰料,明廷先下手為強全殲察哈爾部,占領察哈爾部部分草場,一戰在蒙古各部樹立起軍事威望。
此舉,迫使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戰略方向。
無論為八旗左翼安危,還是為經營吞並蒙古各部,又或借道蒙古南征明廷,大寧行都司都成為八旗必須拔掉的釘子。
今日讓利於蒙古各部,借機拉攏對方,無非是削弱明廷在草原的威望,順便為八旗減輕軍事壓力。
阿敏,阿濟格絲毫不理解他的良苦用心。
皇太極懶的向兩人解釋,語氣不容置疑說:“此戰,關乎八旗安危,榮辱,八旗那部率先攻陷大寧行都司內重鎮,允許其部縱兵搶劫三日。”
“遵命。”
諸貝勒,旗主,將領齊聲領兵。
誰先破城,誰能搶劫三日,掠奪到足夠的糧食,必能緩解本旗糧食壓力。
頃刻,諸將情緒高漲,連經常發牢騷的阿敏,阿濟格,莽古爾泰麵孔亦露出興奮的笑容。
這時,皇太極微微抬手,示意所有安靜,指著地圖聲若洪鐘說:“此戰,出兵大寧行都司,八旗率先遭遇營州五衛攔路,所以,此戰全軍從奈曼部南下,阿敏,嶽碩直插營州前後屯衛,所在的香河縣,濟爾哈朗,勞薩領兵進攻三河縣,爭取出其不意,速戰速決。”
“遵命。”
阿敏,嶽碩,濟爾哈朗,勞薩恭敬領命。
這時,濟爾哈朗出聲詢問:“大汗,若討伐明廷成功,恐危及譚泰,希福等安危。”
皇太極鄭重其事說:“開啟站端,若明廷敢殺害譚泰,希福,八旗兒郎必將血債血償,若譚泰,希福安然無恙,八旗以武力逼迫,不怕明廷不放人。
範文程,薩哈廉留下,其他人迅速去備戰,三日後,八旗各部開拔,希望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