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率軍入漢中,降張魯,斬韓遂,敗馬超,全據漢中,威震巴地。
益州,成都。
劉璋望著戰報上的內容,倒吸了涼氣。
這張飛也太強了,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居然先後擊敗韓遂、馬超,且又降服張魯,為他平定漢中,那比張飛強的關羽、霍峻豈不是更加恐怖。
黃權亦是心驚,說道:“使君,張飛降服張魯,奪取漢中。已全使君請劉備入蜀之求,今張飛已無留蜀之必要。以權之見,宜當彆遣張飛出蜀,且委任良將、賢才出任漢中太守。”
“不可!”
張鬆開口阻止,說道:“使君,張飛初下漢中,我等便倉促遣其出蜀,如此舉動,恐有失盟友之禮,亦會惹怒大司馬(劉備)。鬆以為我益州當緩緩為之,不可急於一時,派人犒勞張飛,又命人出使大司馬。”
“使君,張鬆當害我益州。”
黃權情緒激動,說道:“今劉備與曹操對峙在江夏,無暇顧及巴蜀。今若不趁機索要漢中,待曹操兵退,讓劉備抽出手腳,必然西顧巴蜀。時張飛兵出漢中,劉備逆江水而上,益州將危矣!”
張鬆臉色微變,說道:“黃功曹何來此言?大司馬其人,非你所能想。”
說著,張鬆向劉璋拱手,說道:“使君,大司馬與我益州有盟,遣兵入巴蜀,為使君驅使,奉命北征漢中,可見其無奪我巴蜀之心。”
“誠如黃功曹昔日之語,張飛入蜀,意在益州。若大司馬真有奪蜀之念,何不如讓張飛勒兵不進。待曹操兵退,舉吳楚兵馬西進,時張飛在內,劉備在外,我益州豈不危矣?”
張鬆在劉璋麵前侃侃而談,駁斥黃權質疑劉備用心,說道:“又何需大費周章,為我巴蜀征伐漢中。若我益州封閉關隘,斷絕蜀道,張飛與吳楚相隔千裡,豈不是自絕於漢中,此非用兵之法。”
黃權冷笑幾聲,說道:“張彆駕敢談時局?亦敢談用兵之法?漢中與巴蜀有三條蜀道互通,與江州亦有兩條蜀道通達。張飛據漢中,手握兵糧,時發兵南下,可據江州。”
“江州者(今重慶),上接巴蜀,下達夷陵。江州若被張飛所破,則我巴蜀門戶大開,劉備可興吳楚之兵湧入益州。敢問彆駕,今時不要漢中,莫非欲待張飛掌握漢中,再去索要不成?”
黃權作為地道的巴人,看出了張飛北伐漢中的意義,且張飛日後又如何呼應劉備的方法。
益州與荊州通行暢通的道路,大體唯有長江水運。益州防備荊楚進犯唯有依托長江三峽、白帝、巫縣層層防禦。而江州則是長江河道的最後一道防線。
一旦江州被破,吳楚兵馬可以江州為基地,從內、中、外三江入抵成都,沿途既破要塞,又可收降益州諸郡。屆時三軍聚集成都,劉璋在益州的統治也可宣告結束了。
張鬆欲開口反駁黃權,卻被劉璋喊停。
劉璋被手下互相吵鬨的聲音,弄得頭大,喊停眾人,說道:“張飛為我益州,奪得漢中,降服張魯,功績不小。今時初下漢中,便趕人出蜀,有失孤風度。且派人北上犒勞張飛所部,又命人出使尋大司馬,詢問報酬之事。”
說著,劉璋沉聲說道:“大司馬既得報酬,便可讓張飛出蜀,不可逗留蜀地。”
“諾!”
劉璋不是傻子,也不是政治白癡。他能請外軍入蜀平叛,一方麵,顧忌內部不將領的桀驁不馴,怕又重蹈趙韙舊事;另一方麵,張鬆、法正二人長期的洗腦勸諫,故而讓劉璋有了這個念頭。
如今張飛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便為他拿到了漢中,劉璋自然不能讓張飛繼續呆了,以免又有災禍升起。當然有了張飛的誠信之舉,劉璋反而沒那麼猜忌劉備有奪蜀之心。
王累憂心忡忡,說道:“使君欲行禮節之事,與大司馬和睦共處,並非不可。然累以為當命賢才出任漢中太守,接管漢中軍政。且張魯於漢中多得人心,今當遷往成都,或殺或囚,切不可被張飛等人所用。”
說著,王累害怕劉璋不聽,叩首說道:“懇請主公納累之言,不可讓漢中無主,被賊人所趁。”
劉璋歎了口氣,說道:“王從事既有如此建言,孤又豈能不納。命二公子劉闡出任漢中太守,接管漢中軍政,攜酒水犒勞張飛所部,將軍嚴顏護送左右。”
“諾!”
事先言曹操、劉備二人在江夏、江陵各自布下十萬大軍,隔著長江對壘。
曹操誘劉備渡江作戰,劉備則是采取諸葛亮的計策,堅守不出,利用公安、夏口兩座堅城,消耗曹操兵馬的士氣,以逸待勞。
然曹操亦非無謀之輩,怎能不知劉備的打算,兵馬圍夏口城,卻又不攻,進而派出大量斥候探尋江北,了解長江防線的布置。
負責水師的甘寧不敢懈怠,舟舸巡視漢水、長江,甚至有時臨近夏口城,增加守軍士氣。
如此數月,曹操除了強遷夏口至隨縣幾百裡間的數萬百姓,便與劉備隔著長江,大眼瞪小眼。
當然曹操還不忘記展示自己的文采,寫信與劉備訴衷情,希望劉備能歸降中原,不要再為非作歹了。
劉備也回了幾封信,除了回憶洛陽往事,也陰陽怪氣地罵了幾句曹操。
隨著時間的流逝,張飛斬殺韓遂,奪取漢中的消息也傳到曹操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