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戰國時,武陵郡舊稱黔中郡,因黔山而命名。然在西漢開國後,將黔中郡改為武陵郡。
武陵從何而來?
因辰陽縣界與五溪蠻相接,漢兵破夷,劉邦望四海昌平,取‘止戈為武,高平曰陵’之意,故將黔中郡改為武陵郡,由此黔山也可稱為武陵山。
‘沅芷澧蘭’四水中的沅、澧二水流經武陵大山,中上遊因武陵大山的地勢崎嶇,山嶺眾多,河流落差高,難以行舟。故唯有二水下遊的臨沅(今常德市)、澧縣因位於平原地帶,多漢民居住,較為富裕。
五溪則多是沅、澧二水的支流,分布於武陵大山之間。而那些五溪蠻則多生活在支離破碎的山河穀地間,居穀地則火耕水耨,臨江水則捕魚伐林為生。
諸葛亮於臨沅屯兵,在深入了解武陵大山的地形後,決議兵分二路。
武陵太守蔣琬與朱桓率兵六千,逆澧水而上,過充縣、零陽入群山,即後世的張家界,征討蠻夷。
諸葛亮率黃忠、太史亨率大軍,逆沅水而上,兵入壺頭,降服五溪蠻大部。
九月末,兩軍進發。
蔣琬與朱桓進軍順利,在朱桓的指揮下,擊破澧水蠻,諸蠻多有降服。
主路方麵,諸葛亮深思地理,了解五溪蠻分布之地,決定收複廢棄數百年的郡治義陵縣。
西漢時,武陵郡治在義陵,然而由於五溪蠻的昌盛,攻破郡縣,殺害官吏,占據城郭。義陵城則是被西漢廢棄,下屬鄉亭歸由辰陽治理。
東漢初年,五溪蠻再次興兵叛亂,武威將軍劉尚中誘敵之策,冒進沅水深處,結果因糧草不濟,而導致全軍覆沒。
馬援請求出戰,遂率四萬大軍南征,於沅水大破五溪蠻,欲乘勝追擊,直搗五溪蠻主要據點漵浦。然在壺頭山被五溪蠻兵所阻,難以進據,最終打成拉鋸戰,馬援也因暑疫而亡。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漵浦已成為五溪蠻的主要盤踞地,由自稱蠻王的沙摩柯統領。
諸葛亮吸取劉尚、馬援二人戰敗經驗,為了避免沙摩柯聯合五溪諸蠻,遏險而守山水,決定逆沅水而上,朝漵浦迅速進軍。
然沅水中上遊多是五溪蠻居住,諸葛亮過壺頭山,向漵浦進軍的消息,傳到沙摩柯耳中。
沙摩柯聚各部蠻兵萬人,出辰溪與諸葛亮大戰,諸葛亮遣黃忠、習珍為先鋒,大破沙摩柯,斬俘二千多人。
沙摩柯不敵,率軍敗退,派人向五溪諸蠻要兵,遏守大江口,阻止諸葛亮取漵浦。
諸葛亮戰勝沙摩柯後,將俘虜的千人放回去,表示他想讓五溪蠻出山居住,教授漢人先進的農耕技術,傳授先進的紡織技術,他僅需繳納漢人一半的賦稅即可,不會壓榨他們。
蠻夷逃回大江口,向同族部民講述經過,初讓部民了解南漢的優待政策。
沙摩柯則是經過半個月的折騰,聚老弱蠻兵數萬人,欲逼退諸葛亮。
諸葛亮在大江口與沙摩柯對峙半月,由於諸葛亮的恩撫政策,得到漢化蠻人的支持,向諸葛亮透露進入漵浦的小道。
諸葛亮命黃忠、習珍為將,精選五千人,從溪間小道繞過大江口,進取漵浦城。
沙摩柯得聞黃忠繞後奔襲老巢的舉動,緊急率軍回援。黃忠率軍列陣回迎,與沙摩柯遭遇。五千精銳戰二萬蠻兵,黃忠大破之。
沙摩柯退回大江口,不料大江口已被諸葛亮強攻拿下,沙摩柯當場被擒獲。
諸葛亮試圖勸降沙摩柯,然沙摩柯心有不服氣,表示有內賊出賣,他才失敗。
諸葛亮為徹底解決五溪蠻,不顧眾人的勸諫,釋放沙摩柯出營,準他回五溪蠻召集蠻兵作戰。
沙摩柯見漵浦已不歸他所有,決定向沅水上遊而行,沿途聚攏敗兵,率三千餘人至無溪,投靠無溪蠻(今懷化市)。
大江口一戰,諸葛亮降服蠻兵近兩萬之眾,兵克漵浦城,收複淪落異鄉四百年的義陵舊城,合得男女蠻夷五萬餘人,就地屯兵建製。
義陵舊城,漢軍營寨。
大帳內,諸葛亮與手下文武諸位議事。
“軍師,沙摩柯兵敗後,投靠向無溪蠻。今與無溪蠻首領史子匹舉眾約近二萬人,遠避山嶺險峻,我軍何以戰之?”習珍說道。
兩次的戰勝,讓漢軍武將頗是得意,紛紛向諸葛亮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