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規劃中,上策是下宛城,全複荊州;中策是破樊城,緩圖南陽;下策降襄陽,蠶食樊城。
隨著時局的發展,他此役的目標僅是下襄陽,宛城太過遙遠,難度太高,則非目前大軍所能求。
侯音雖出乎意料的拿下宛城,但對呂蒙來說,心中多有猶豫。理智告訴他,宛城看似肥美,然卻被那麼容易吃下。當下襄樊未拔,便遠道解宛城之圍,則是太過激進。
猶豫少許,呂蒙勸道:“君侯,徐晃帳下雖僅萬餘人,但臨近許、潁,君侯倉促進兵,恐會遭遇敵寇大軍,宜當三思而後行。”“嗬嗬!”
關羽手捋髯須,自信笑道:“於禁將七軍而來,縱成魚鱉入網,被某所擒。今觀賊軍麾下,舍曹操外,誰可阻我乎?”
說著,關羽點評徐晃,說道:“徐公明性嚴,驅使將士不得閒息。其長於治軍,頗有驍勇。昔於許昌時,我曾授武學與徐公明。今於禁尚非我之對手,更何況徐公明乎?”
“常有言,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今侯音據宛城,是如漢水四溢,為天賜福祚與大漢。某借漢水淹於禁,必能憑宛城以據敵。”
呂蒙放下書信,說道:“蒙非有憂君侯不敵徐晃,而是慮襄樊軍事。昔之所以築長圍,是為內困操勞,外禦援軍。今君侯何以更替昔日所定之方略?”
關羽神情不變,淡笑道:“此一時,彼一時。徐晃可至襄樊,為何我軍不可至宛城邪?”
“報,君侯!”
言語未落,侍從趨步入內,奉上書信,說道:“此是為侯音書信,今日第三封書信。”
“宛城事急也!”
關羽感歎了一句,拿起書信,瀏覽其中內容。
卻見侯音這封書信,不講宛城形勢危急,也不講宛城得失利弊。而是在信中讚關羽品德,稱關羽義薄雲天,能舍曹操所賜之富貴,而因忠義追隨劉備。
他侯音之所以起兵反叛曹魏,割據宛城,多因羨慕關羽為人。今下他多感謝關羽北上解圍之恩,若有機會,他願為關羽牽馬墜蹬。
見信,關羽更加多了幾分歡喜,說道:“子明,侯音因我而反,我自號義士。今豈能無視侯音求援,令其困敗於宛城乎?”
呂蒙微微發愣,他之所以能勸動侯音,除了靠關羽的威名,剩下的不就是用官職及錢財開道嗎?
真指望侯音因忠於漢室而起兵反叛,這才是天大的玩笑話!
呂蒙整理思緒,說道:“君侯,宛城突變,縱有倉促之感。今不如先與陛下通信,得陛下之詔,繼而發兵宛城。”
說著,呂蒙臉色微正,說道:“君侯,蒙之所以勸諫,非蒙不願進略宛城,觀望中原。實因襄樊之重,令蒙不敢妄動。今下唯望君侯三思而後行,不可著急用兵。”
“子明之意,某豈能不知!”
關羽臉色不改,說道:“侯音帳下軍士多為山民,難擔大任。今宛城危急,豈可猶豫而遲緩。徐晃帳下僅新卒萬餘人,宛城又被我軍所得,某逆淯水而上,擊退徐晃,便可解宛城之圍。”
“且若賊軍兵盛,我乘舟舸順淯水而下,輕易可歸襄樊,徐晃豈能圍堵我於宛城乎?”
“今下不同曹仁之時,彼時孟達誘降,今時侯音真降;築水易進難退,淯水進退自如,有何可言危也?”
“我常聞用兵,製人而不製於人。今解宛城之圍,令敵受阻於宛城,襄樊久不見援軍,人心慌亂之下,必歸降我軍。”
見勸不動關羽,呂蒙則是問道:“不知君侯欲將多少兵馬北上?”
關羽捋須踱步,說道:“今兵圍襄樊二城,斷不可輕撤長圍。我欲將兵八千而北上,留三萬餘眾圍二城。”
“君侯將八千步騎,恐兵少也!”呂蒙說道。
關羽沉吟少許,說道:“樊城賊軍有數千之眾,襄陽賊兵有五千之眾。兩萬之卒,不足以合圍二城;三萬之卒,堪能兵圍襄樊。”
“我將八千步騎北上,上策與侯音,合擊徐晃;下策據徐晃於宛,令賊軍難以南援襄樊。且讓孟達、傅方二將兵出南鄉,在宛城以西策呼應我軍。子明則率大軍圍樊城,將士隨時聽候調遣。”
“如此布置,既可圖宛城,又可圍襄樊。子明以為如何?”關羽笑道。
見關羽布置得當,呂蒙拱手說道:“君侯禦兵北上,利當慎進,敗當速走。蒙將大軍於樊外,以候將軍消息而動。”
“善!”
關羽捋髯而笑,說道:“許久未見,不知公明可有精進。”
(本章完喜歡季漢大司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