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權臣不好當
公元224年,章武六年,夏五月。
劉備讓徐庶歸京任輔政大臣的手段英明,其空出的江州由諸葛亮開府兼任州牧,而武漢位於江州之中。
霍峻雖處武漢,但卻無法調動中樞資源,需要征求諸葛亮的意見。二者既互相配合,亦互相鉗製。故而南漢朝上非霍峻的一言堂,某些問題上需要諸葛亮配合。
在霍大司馬上台執政兩個多月時間內,在諸葛亮的配合下,憑借霍峻的威名以及諸葛亮的手段,除益州外,餘者諸州郡漸安。
尚書台,議堂內。
霍峻坐於榻上,正與禦史大夫徐庶談討政事。
“元直,你昨日上呈有關唐侃案細情奏疏,我已仔細閱之。”
霍峻讓侍從為徐庶奉茶,說道:“君負責此案,不知可有高見教我?”
汶山郡主簿唐侃,上京狀告縣長荒廢政事。彼時這件案鬨得沸沸揚揚,且還驚動劉備。劉備為核查這件事,特讓徐庶轉遷禦史大夫。
“嗯?”
“昨夜庶已與丞相交談,然孔明欲讓大司馬定奪!”徐庶說道。
徐庶拱了拱手,直言不諱說道:“回大司馬,尚書台為漢室之樞密,而台郎顯職,仕之通階,宜當重之。自陛下立基開業以來,然多用吳、楚為台郎,或一郡七八人,或一州無一人。此當多寒人心,宜令均平,滿南土士人之望。”
霍峻抿了口茶,說道:“元直既有見解,但說無妨。”
聞言,霍峻稍微而思,便明白徐庶的意思。
南漢尚書台裡的郎中、侍郎因主政者偏好的關係,僅襄陽、吳二郡就有十幾名尚書郎,偌大的益州因之前的張鬆案,竟無一人出任尚書,連尚書郎都屈指可數。政治資源分配的不足,導致了尚書台的畸形。
“諾!”
徐庶非楚人,吳楚二地的利益與他無關。今考慮到政治平衡問題,他必須如實向霍峻彙報。
徐庶沉吟少許,說道:“大司馬如欲結案息事,將尚書郎習鬱、縣長熊佳下獄論罪即可。如欲細究,宜當借此事而有所作為。”
霍峻沉吟良久,問道:“元直可有與孔明談及此事?”
“峻初掌朝事不久,勞君請孔明入堂,同商此事。”霍峻說道。
唐侃不滿熊佳為瀆職,欲尋督郵彈劾熊佳,但熊佳為楚人背景深厚,彈劾不動。為尋公正,唐侃不斷上疏奏疏,但皆被尚書郎習鬱攔截下來。
尚書台負責人為尚書令,副手為尚書仆射。在尚書台裡,下轄戶、三公、常侍、二千石、主客五部;五部分彆由尚書掌管,其下有侍郎、郎中等官負責具體事務的實行。
其之所以能攔截下奏疏,因縣主簿官職卑微,不入中樞之眼。習鬱本以為唐侃會知難而退,卻不料唐侃這般較真,跋涉數千裡,跑到武漢上疏,攔也攔不住。
書郎習鬱之所以幫熊佳攔截奏疏,因為熊佳妻子為習鬱妹妹。長沙熊氏與襄陽習氏有姻親關係。在習氏的幫襯下,熊佳得以入蜀為官。今習鬱為了熊佳隱瞞瀆職,不斷攔截下唐侃的奏疏。
茂才、孝廉經過考核期之後,能出任尚書台中的侍郎、郎中,或是外任為官。
徐庶經數月的研究,已查實唐侃案前後經過。都安縣長熊佳自上任的兩年多時間內,因癡迷樗蒲,又好飲酒作樂,政事荒廢,案件堆積。
尚書台自被劉秀所重用,某種意義上取代了三公九卿的工作職能;後世所耳熟能詳的三省六部製,實際上是從尚書台衍生而出。
因霍峻長年在外,尚書郎官的名額分配的問題,他一直沒有在意。今欲調整尚書郎官名額分配,向益州傾注更多政治資源問題,還是要與諸葛亮商量。
彆看大漢有七州之多,但實際上需要分配政治資源的州,唯荊、揚、益三州。淮泗、元從二者不必多說,因身份關係天然具有政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