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歸國途中所發生之事,霍峻並不了解。今下他正與眾人登八公山,遠望壽春城。
自霍峻率兵西進壽春以來,因有陸遜、龐統二將分禦淮水上遊,堵住了魏軍來援方向。
霍峻得以花費兩個月的時間,邊召集散落的部隊,邊以儘量少的傷亡代價,逐一逐一啃下壽春周邊二十餘座的大小城池。
今時之淮西,除了壽春外,餘者儘數歸漢!
攻略淮西諸城中,朱桓、施然、關平三人表現格外不錯。如關平五日破兩城,十日破五城。施然率兵橫掃六城,而後在山間剿匪。
二十五城儘歸漢之所有後,諸葛誕精選可信三千魏卒,至霍峻帳下聽命。霍範率精壯者丹陽山越八千趕到壽春,參與壽春圍城戰。諸葛亮派爨習、孟琰率二部都尉,一同參與圍城戰。
為了確保是役能破壽春,大漢幾乎將所有多餘的兵力派到前線,以幫助霍峻圍困壽春。除派兵之外,諸葛亮還讓張裔東進巢湖,負責供給大軍糧草。
各部準備就緒,霍峻率兵重重包圍壽春,將水陸四麵圍得水泄不通。
天色微陰,空氣中布滿了潮濕感,且又有些悶熱。
霍峻微扯領子,問道:“今徐晃收兵而守,我軍重圍之,不知諸君有何高見?”
霍峻雖打算用時間磨,從而啃下壽春。但不代表霍峻在這過程中啥都不乾,畢竟從圍城的角度來說,其中就有不少用兵要點。即如何封鎖城內軍民,以及大軍如何擇址等相關問題。
“外圍諸城已拔,敵寇遠在江淮之外,都督欲以圍破壽春,宜當作長久之謀。”
蔣濟沉吟少許,指著壽春城外的漢軍營寨,說道:“夏秋之時,壽春多雨澇,既欲令軍士久持,則當另擇乾燥之所下營,以免營受雨水浸泡!”
“嗯!”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子通所言宜當記之,壽春低窪,屯兵於城下,恐受雨水所害。然不近城下寨,無以言重圍壽春,且下城郭則日愈久矣!”
早之前所說,壽春如襄陽般難打,因自身地勢低窪,每逢雨水時節,城外將會被淮、淝二水所淹。一旦外城淹沒,圍守外部的兵馬則會被雨水所泡,自然會不戰自敗。
如果忌憚雨水淹沒營寨,從而選擇後撤下營,圍困壽春之語,則也談不上了。欲耗光城中糧草怕也是長久之事,甚至徐晃會將城中百姓趕出來,在空地上種植糧草。
“大司馬,不如以淝水灌城吧!”
因硤石離壽春近,今陸遜從硤石趕了過來。陸遜指著淝水上遊的芍陂,說道:“芍陂巨澤,水量充沛,一望無垠。今不如引淝水灌城,令壽春浸泡水澤當中,以水代兵,當能破城矣!”
“城中尚有數萬江淮百姓,今若引淝水灌城,恐多傷江淮民眾!”蔣濟略有不忍,說道。
陸遜神色不變,說道:“民歸賊所有,則為**。其所出之糧,其所作之箭,皆為我軍之害,豈能因之而憐憫。”
蔣濟微歎了口氣,則就退下不語。
引淝水灌壽春,大體是劉備北伐壽春時,龐統、法正等人提出的建議。而後因挖掘淝水被識破,其決水之策付諸東流。
今陸遜重提決淝水灌壽春,不算突兀,算是合理之策。至於傷害百姓之事,對陸遜這種世家子弟來說,沒多大心理負擔。畢竟為將作戰,一切以立下戰功為主。
至於蔣濟久曆軍事多年,本不因傷民而憐憫。但其為淮西人,其家與壽春離得太近了,實在不忍心家鄉百姓遭殃。
“公衡,有何見解?”
霍峻沒有說話,而是詢問黃權,問道。
黃權思慮片刻,拱手說道:“稟大司馬,是否引淝水灌城,權難以多說。但權以為今欲破壽春,大軍將士近十萬之眾,宜當小心疫病,若因疫病之故而撤軍,日後欲圖壽春恐將難矣!”
“公衡之見,當為警醒之語!”
聞言,霍峻忍不住回憶起因得瘧疾去世的魯肅,說道:“即日起,公衡代某執掌軍法,嚴令諸軍不得有違軍中衛生條令,如有違者,當以軍法處置。”
“且圍城大軍以兩月為期,六萬人圍城,三萬人輪休。如遇凡戰時,九萬人俱戰,不得輪休!”
“諾!”
“大司馬,那今下是否引淝水灌城?”霍範似有想法,問道。
“士載若有妙計,但說無妨!”
霍範整理了下思緒,說道:“大司馬,範以為若行水決之策,則可在城外行連船圍城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