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閱讀設置設置
《漢紀·霍大司馬世家》:“進逼壽春,魏將徐晃將兵拒守,峻忌城堅,以肥水灌城。城中苦濕,多腹疾,手足皆腫,死者一二萬人。初滿寵、曹洪率兵來援,龐統、陸遜分禦陽泉、硤石。”
“圍至七月,會曹丕薨,寵、洪頓軍不進。峻用蔣濟計,散亂壽春人心……晨時入北門,午時而潰。晃欲退內城,校尉潘域降,丁奉、關平破城,晃遂燒屋而亡。”
“龐統出陽泉,陸遜兵下蔡,兩軍東西齊出,所至皆降。得魏弋陽、安豐二郡十二縣,降城七十二。以壽春置豫州,轄弋陽、壽春二郡,安豐並之。……”
壽春被破,徐晃**的消息,被滿寵傳至洛陽,早有預料的朝野,依舊是大受震動。
魏,洛陽行宮。
曹叡端坐禦榻,冕旒下的神情嚴肅,望向朝中眾人。而朝堂眾臣望著陌生的天子,不知如何應對。
因曹丕欲立京兆王曹禮為嗣,及受生母甄宓被賜死影響之故。曹叡在繼任前,除了高唐隆、衛臻、孫權外,幾乎不與大臣們有過多的接觸。在曹叡登基之前,不少人根本沒見過曹叡。
在曹丕駕崩之後,曹叡倉促繼位。曹叡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去管他爹曹丕怎麼安葬,而是向孫權、衛臻詢問壽春戰況,及讓二人舉薦朝中的智謀之士。
因劉曄與孫權關係交好之故,孫權向曹叡舉薦了劉曄。
當夜,曹叡詔劉曄入宮,以天下大事谘詢,求問興魏滅漢之策,而劉曄為曹叡獻上平南策。
在策論中,劉曄認為魏之所以失天下,在於曹操用兵的失誤。認為曹操因急於求成,欲橫掃吳楚,最終被霍峻所敗。
彼時,曹操如能先滅關、蜀。而後舟舸順流出巴蜀,荊宛之兵下江楚,淮泗之兵越江破吳,三路兵馬齊發,則二劉必亡。
到曹操末期時,劉曄認為曹操對江淮防線認識不足,除壽春外,鐘離、淮陰所留兵馬太少,以至於被霍峻輕易所下。而後在徐州方麵,曹操太過依仗屢戰屢敗的泰山諸寇,故而導致江淮防線失衡。
聽著劉曄用犀利的言語批判曹操的用兵過失,曹叡大為歡喜。鼓勵劉曄更大膽指出曹魏當下的弊病。
在曹叡的激勵下,劉曄更是指出曹丕不懂軍事,更不懂治兵。明知曹休缺乏大將之才,卻依舊任由曹休執掌軍事。鐘離之戰的本末,並非鐘離太過險要,而是因怒用兵,導致被霍峻擊敗,錯失收複下邳的機會。
之後,劉曄點明南土存在的弊病,因劉備靠吞並劉琦而立國,故其威望不高,需要用懷柔的手段去安撫眾人。自劉備去世之後,霍峻執政,幾為權臣。而劉禪年紀不小,長久之下,容易發生內亂。
劉曄根據朝政,指出應先引入賢能入朝,而後黜退無能者;用恩義及信用贏得天下人心,賞罰分明令臣民可儘其力;儉約用度以豐國庫,薄征稅賦以令民富;遣死士入南下任官,以亂南漢朝堂。
如果能做到以上,在曹叡勵精圖治下,待國庫充盈,軍備恢複,人心歸附時,則可舉兵出征。
在用兵方向上,劉曄認為涼雖小國,僻處隴右,看似可圖,但實則難圖。話雖如此,不過劉曄卻大膽認為,馬超若是病逝,隴右必會發生內亂,那時是為曹魏的用兵的機會。
故而劉曄表示當先易而後難,先收複隴右六郡,兵爭隴南二郡,以初壯曹魏兵威。涼隴八郡歸複後,可以考慮向南用兵。
在向南用兵時,劉曄認為漢魏邊境雖長達數千裡,但真正可以用兵的地方僅有江淮。如想向江淮用兵,可以用襲擊之法,東襲下邳,西攻弋陽,讓漢軍疲於奔命,令江淮凋敝,而後蠶食淮南。
破淮南之後,通過弋陽三關向武漢用兵,配合荊宛大軍,吃下江漢之所。得江漢之地,又重有淮南,可以大規模營造水師,而後專心經營,尋找滅國之法。
在千餘字的策對中,劉曄展現出了不下賈詡、荀彧之能。初得如此大才,曹叡與其抵足而眠,以示對劉曄的寵愛。
次日之後,眾人詢問劉曄,新任天子曹叡如何。劉曄大為讚賞,將曹叡與漢武帝相提並論,僅氣場稍遜些。
眾人對劉曄的吹捧,報以將信將疑的態度,欲觀曹叡之後的表現。
“陛下,今壽春被破,龐統率眾兵而進,滿豫州不能擋,唯走潁水而退。弋陽、安豐失守,江淮已無疆土。而陸遜向淮北用兵,臣恐淮北有危,應當深備兵馬,以防水賊順勢而進!”高唐隆說道。
曹叡透過冕旒看著階下眾人,說道:“秋季將過,淮水漸退。水賊無糧,豈會久留淮北。霍峻之兵僅止壽春,其不日將率兵南歸。”
“陛下以防萬一,是否讓河朔之兵再次南下?”董昭提議道。
“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