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內,霍峻坐在榻上,夏侯儒、臧霸二人恭敬而立。
“自壽春一彆,與二君許久未見,不知近日如何?”霍峻笑著問道。
“多謝大司馬掛念,儒與臧君得陛下厚遇,居武漢以來甚是安樂。”夏侯儒答道。
因考慮到統戰需求,南漢對魏軍降將的待遇不差,以至於為何為了安置臧霸、夏侯儒、燕魯等魏將,南漢折騰出不少官職,且會根據他們歸降情況,授予不同的爵位。
如夏侯儒因是曹魏宗親,又與劉禪有親戚關係,加之率步騎萬人歸降,身份、功績顯著。劉禪征求諸葛亮、霍峻的意見後,封夏侯儒為九卿之一的太仆,授譙縣侯。
臧霸的統戰價值低些,且又是敗軍之將歸降,劉禪本欲象征性封官,但架不住臧霸聰明,不斷拿劉備與他之間的關係說事。考慮劉備在中原人脈不少,劉禪決意授臧霸為幽州刺史。
授二人高官,大體是霍峻與諸葛亮多次書信溝通下來的結果,為的就是分化瓦解曹魏統治階級。
曹魏的統治階級本質上是以曹操為首的譙縣集團,與兗州、河北文武為羽翼。其掌握武力者,為曹、夏侯宗將;掌握話語權者,為兗州、河北文人。
曹操在世時,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等二族宗將緊緊團結在其左右,然隨著曹操去世,一代宗將凋零,二代宗將的團結性注定不如一代。
故受重用的夏侯儒,不單單是因為劉禪丈母娘的緣故,更是考慮分化曹魏宗將。相較曹氏而言,夏侯氏與其不同姓,在親疏關係上注定有區彆。
日後北進中原,夏侯儒如果配合的好,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曹魏舊吏與南漢高層之間的矛盾。
臧霸不用多說,雖然兵敗被俘,泰山諸寇在與霍峻的戰爭中傷亡不少,但臧霸依舊在徐州地區保留了不少人脈,對大漢北伐後治理山東地區多有裨益。
拉一派打一派,不論古今儘數如此,君不見上將陳明仁乎?
霍峻請二人入座,神情溫和,說道:“今二君已為漢臣,與孤相同。如有憂慮之事儘說,不必如此拘謹!”
“如在洛陽家眷,或帳下舊部去向,如有牽掛者,但說無妨!”
臧霸也不隱瞞,如實說道:“稟大司馬,我在武漢,家小在洛陽,隔有千餘裡,音訊斷絕。或有言儘數被殺,或有言流放邊境,謠言眾多,霸甚是憂慮。”
“此事甚易!”
霍峻從案幾的信件交予二人,笑道:“葛相與陳長文書信往來時,曾代諸君詢問洛陽家眷近況。陳群回信言,此敗與二將軍無關,曹叡既往不咎二君家眷。今二君家眷仍居洛陽,衣食不缺,二君當可安心!”
曹叡上台之後,為了給曹丕處理爛攤子,為淮南兵敗定性,將問題推給了曹休,將本要處理的降人家眷儘數赦免,不予追究。甚至為了爭取人心,曹叡對為國而死難的文武,給予不少封賞。
經曹叡一番操作,除了曹魏在河南有支可戰之兵外,其國內人心勉強穩定下來,基本符合陸遜早時對他的評價,曹叡之患更甚丕時。
臧霸、夏侯儒瀏覽陳群回信,二人不由神情激動。兵敗怕死投降是一回事,不代表他們不想念家人。今能得知家眷安全的消息,二人將心中積壓多時的憂慮一掃而空。
“多謝大司馬!”
臧霸甚是激動,說道:“今能得聞家中老小安寧,霸心中已無憂慮。大司馬如欲詢問徐州之事,霸當知無不言。”
“實不相瞞宣高,今召君至此,便是欲垂問青徐之事,望請君不吝賜教!”
霍峻笑了笑,說道:“後年春,孤將統率大軍北伐徐州,欲走泗水北上。然泗水水勢有夏冬之分,夏季水盛,舟舸逆行無阻,輜重不缺;冬時水衰,舟舸日行緩慢,糧草難濟。”
“故孤欲先取琅琊、東莞,而後海運得海運之糧,以免有冬時糧匱之困。宣高久居徐州,不知可有指教?”
因受糧草運送困難,此次北伐既要漕運亦要有海運的保障,欲得到海運補給,僅靠鬱洲島不行,還需解決下邳東北方向的威脅,即琅琊、東莞二郡。
當然了,如果能吃下琅琊、東莞二郡,可以嘗試觀望青州。如果青州可圖,則能順勢將山東地區吃下,大漢北伐軍糧草之困將會得到大幅度緩解。
臧霸沉吟少許,說道:“霸乃大司馬手下敗將,今不敢受賜教二字。今略有幾番言語,不知當講不當講!”
“君但說無妨!”
在軍事問題上,霍峻甚是謙遜,從不敢驕傲自滿。畢竟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尤其在觸及未知領域時,聽取賢者之言,才能查缺補漏。
臧霸向霍峻拱了拱手,說道:“霸竊以為大司馬如欲先取東莞、琅琊二郡,不應向東北而用兵,宜當向西北先取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