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多有些氣悶,說道:“吳質與我有間,昔初入鄴城時,我與先帝交好,吳質常言語誹我,言我不可深信。今十餘年來,權為大魏殫精竭慮,而吳質卻還在用言語中傷。”
說著,孫權為了證明自己的話可信,說道:“吳質與司馬懿交好,常言司馬懿忠君為國,為國中棟梁。其與陳群交惡,則言陳群為昏庸之士,非國相之才。”
“殊不知吳質因貪戀富貴,致名聲臭惡,鄉人親友不願近之。”
孫權長歎口氣,感慨說道:“他年階下囚,今朝座上客。權非魏之舊臣,但因略有才德,深受諸帝寵愛,得以榮登高位。然盛極為衰,權已招人嫉妒,倘不謹慎行事,恐將有禍上身。”
“悲哉!”
孫權抬頭而望,悲憤說道:“權為托孤之臣,竟不能製吳質惑主,是為權之過矣!”
見孫權為國憂慮,劉曄反過來安慰道:“今國事艱難,司馬懿之所以受人推崇,實因手握軍功。將軍如能立有戰功,非吳質所能中傷!”
“哎!”
孫權再次歎了口氣,說道:“權有破敵之大誌,但卻不知如何著手!”
劉曄沉吟少許,說道:“今清時分,城陽來報,賊有大批軍糧至鬱洲,不日將送往大營。將軍不如派精騎從旁海道南下,劫掠賊糧,以為建功!”
“劫糧?”
孫權來回踱步,問道:“上月劫糧被賊軍所驅,今月安會無備?”
劉曄緊隨孫權身側,說道:“上月我軍雖被賊軍所敗,但今月劫糧,可先以少騎襲之。如賊軍擊還擊,我軍則可退走。賊軍見我軍兵少且退,自會心驕少備。”
“我軍重兵集之,待敵歇息時,我軍發精騎殺出,賊軍必大敗而走。其部糧輜不可帶走者,就地焚燒之。”
頓了頓,劉曄笑道:“將軍立下劫糧之功,又斬首數千級,何不能令陛下悅之!”
孫權眼睛一亮,笑道:“計為良策,用軍師之策,必能有所斬獲。”
繼而,孫權話鋒一轉,疑惑問道:“僅運糧一軍,何能斬首數千?”
劉曄笑了笑,說道:“陛下有雄心壯誌,諸將貪圖功利。自武皇帝起兵時起,諸將斬獲以一為十,常誇大功績,一為鼓舞軍心,二為大張功勳。”
“今將軍缺立新功,不如以劫糧殺敵為功,而後美言報與陛下。陛下既鼓舞歡喜,而將軍亦能得軍功,何樂而不為!”
謊報軍功蓋是古代軍中常見操作,將領為了自己功績,也為了手下將士的封賞,常會往多了彙報。在曹操起家時期,便有如此操作,更彆說曹操收編更多部隊之後,謊報軍功之事發生更為頻繁。
其如劉曄所說一樣,謊報軍功除了對將領有好處外,對威懾百姓、盜賊亦有幫助。
早期史書亦是如此,為了吸引不知細節者,常會誇張去描寫,如劉項爆發彭城之役,楚軍殺敵三十餘萬。然而有趣的是,在彭城之役的兩年後,漢軍出動五十餘萬包圍項羽。
秦滅六國到西漢建國的數十年間裡,若依照史記去統計所發動戰役的兵馬數量。其數目縱不到千萬之數,亦有超過五百萬之數。畢竟光白登山之圍,漢匈就貢獻了七、八十萬之數。
老實的孩子不是沒有,如楊廣征高句麗拿出實打實的百萬大軍,號稱兩百萬大軍。然如以曹操、霍峻之所為,估計敢稱四百萬大軍。
得聞劉曄之語,孫權放下心中的顧慮。
不是孫權不知道謊報軍功,而是他還沒做過這件事,難免有些不習慣。當下有劉曄這般寬慰,孫權算是敢放開膽子乾了!
停下腳步,孫權問道:“以子揚之見,此次劫糧不知出多少兵能成?”
說著,孫權略有顧慮說道:“霍峻非比他人,還需小心行事!”
“將軍勿憂!”
劉曄笑道:“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關,終屈於韓信;趙括不守長平,卒亡於白起。今霍峻用兵雖強,但已被穆陵關所阻。故天時、人和不如地利,阻守大峴為根本之策。”
“我不失穆陵關,僅出輕騎劫抄,如能得勝,賊軍失糧;我軍如敗,退守城陽足已。”
考慮少許,劉曄說道:“今曄之見,將軍可命戴陵率步騎五千南下,以為劫掠賊軍糧隊。”
“好!”
有了劉曄這般言語,孫權徹底放下心來,說道:“命戴陵率步騎五千,出旁海道南下,劫掠賊軍糧草。”
“將軍英明!”
p:三更來晚了,9k字。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