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搖了搖頭,笑道“鄭小同非鄭康成,僅是鄭公之孫罷了。借其名安撫青州士人便可,何須過多禮待。至於才學如何,觀日後所為便知。”
霍峻見過太多人了,豈會將鄭小同與鄭玄等同起來。如若是鄭玄親臨,霍峻說不準會親自作陪。今僅他的孫子,且又是降人,稍微禮遇便好。
丁奉略有好奇,問道“先帝在青州時,莫非真與鄭公有舊?”
“何止有舊!”
霍峻笑著回憶,說道“先帝雖出生涿郡,但非邊將武夫,潛心交儒,崇士禮下,深得儒人敬重。如孫公祐(孫乾)為鄭玄之徒,由鄭玄薦至徐州。且鄭玄居徐州六載,先帝領徐州時,多有拜之。”
霍峻在武漢時,常與劉備談論時事。在聊天時,劉備常常會講述他過往所經曆的人或事。
鄭玄晚年時受陶謙邀請至徐州避難,孫乾在那時成為徐州官吏。隨著陶謙病逝,徐州便由劉備接管,孫乾成為徐州從事,而鄭玄自然與劉備有過交際。
鄭玄離開徐州,前往故鄉北海時,與呂布襲取徐州有關。時鄭玄見時局動蕩,在孔融的邀請下,重新回到故鄉。
劉備在世時,每論及政事,或多或少會引用些鄭玄、孔融的話。如在大赦問題上,劉備便引用鄭玄之語,吐槽劉表常年大赦。
至於劉備與陳紀、陳群父子的聯係,需要追溯到劉備出任平原令時期。陳紀曾任平原相,而劉備當過平原令,在陳紀前往長安任職後,劉備轉任平原相,接任陳紀的官職。
因陳紀是劉備的老領導,劉備不忘舊恩,在出任豫州刺史時,征辟其子陳群為從吏。
今鄭小同言,鄭玄對劉備有照顧不算作假,畢竟得益於青徐時期積攢下來的資源,劉備才能在亂世中嶄露頭角,脫去邊郡武夫這一形象。
總而言之,劉備在青徐任職的那段時間,結交上陳紀、鄭玄、孔融等名士,為他積攢起人脈,幫他融入青徐士人圈子。
然與劉備邊郡武夫身份類似者不少,有公孫瓚、呂布、張楊、孫堅等輩。然除了劉備外,餘者無一能得到士人的認可。
公孫瓚雖有洛陽侯氏加持,且拜師盧植,但他卻得不到士人的認可。在執掌大權後,公孫瓚反手排擠幽州士人,與其自我割裂。
呂布雖得到兗州士人的擁護,但兗州士人本質是出於利用為目的,而非真心擁護之。
聽著霍峻的講述,丁奉不由驚歎起來,說道“先帝能建立偉業,果非凡人!”
霍峻指點丁奉,笑道“承淵如欲富貴傳家,今下不如好生禮遇鄭小同,如能讓子侄習得鄭學,丁氏一族自君顯貴!”
“多謝都督指點!”丁奉喜上眉梢,拜謝道。
兩漢以來,經學衍生出古文經學與今文經學,兩者爭鬥不休,各儒者形成學閥,進行知識壟斷,進而壟斷官職,培養出門生故吏。
鄭玄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將古今經學與今文經學通融為一,建立起成體係的經學學說,打破學閥壁壘。從此之後,讓各姓氏再無法壟斷經學,從而走向沒落。
霍峻作為南漢執政者,非常清楚鄭學成為主流學說已是曆史趨勢,他與諸葛亮也樂於去推動。因為唯有讓鄭學成為主流,才能讓更多平民子弟通過習經脫穎而出,而非讓各族門閥壟斷學問。
軍功集團形成的大族,各朝曆代皆有,這是無法避免之事。然通過壟斷知識學問而形成的大族,如今已經形成華夏毒瘤,注定會被曆史淘汰,不論漢魏都在暗中打擊學閥士族。
在霍峻與丁奉聊天時,蔣濟從後方姍姍來遲。
蔣濟拱手而拜,說道“拜見都督,路遇流民逃鄉,濟因勸說歸鄉,不得已耽擱了行程!”
“流民何故逃鄉?莫非是因戰事”霍峻問道。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孫權待民苛刻,今百姓得聞孫權兵敗,恐我軍更甚於孫權,故欲逃鄉上山,以避戰亂。”
說著,蔣濟問道“都督,不知今戰況如何?”
霍峻指著周邊,說道“昨夜星夜追擊,孫權連棄兩寨,逃往安丘。龐德率騎窮追,因汶水阻擋,遂無功而返。所幸孫權餘部歸降,連輜重、書籍儘為我軍所用。”
蔣濟捋須而思,說道“孫權率騎遠遁,當會逃往齊郡臨淄,內守堅城,外引援軍。今青州未下,都督不可鬆懈,還需乘勝追擊。”
頓了頓,蔣濟說道“自莒縣至臨淄,期間有齊、樂安、北海、東萊、城陽五郡。我軍雖占齊地半壁,但人心不附,如有變動,則諸郡縣非我所能有!”
“以濟之見,當從國中選青州士人至郡任職,如北海是儀、滕胤,東來管承、太史亨等。或提鄉賢為官,以安諸郡人心。”
霍峻微微頷首,說道“我軍遠至齊青,糧道狹長,難以時時供給。今下便宜之策,當拔青州舊籍者歸州任官。”
“我聞青州多劉氏,今可讓以漢室之名,安撫諸郡劉氏,令其出資助糧。當下我軍俘鄭玄之孫鄭小同,今可讓鄭小同為漢招撫鄉野士女。”
得益於劉邦將關東封與諸劉緣故,齊地劉諸侯王最多,因而青齊大族裡以劉姓最多。雖然他們大部分是西漢諸帝之後,但一筆寫不出兩個劉,至少能以興漢團結諸劉。
蔣濟麵露笑容,說道“昨日胡質與濟言,鄭小同被孫權所征辟。濟此番而來,欲問其下落。今為我軍所擒,可拜其為青州刺史主簿,輔佐徐青州。”
霍峻踱步說道“以今之形勢,可以青徐籍貫漢官為主吏,降人、鄉賢為佐吏,助我軍儘快安定青齊。”
“諾!”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