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十月,淯南漢營。
軍民散落鄉野,於田間收割莊稼。涼風吹拂而過,穗禾搖曳生姿。
諸葛亮駐丘之上,問道“今田間收成如何?”
“尚可!”
楊儀答道“因宛城水土肥沃,可為上田。灌水入田,便種稻禾。今秋豐收之糧,足以令兩萬軍士飽食。”
諸葛亮眺望沃野良田,感歎說道“南陽自古為富庶之所,良田萬畝,戶籍為天下之望。然經中漢亂世,百姓凋零,田宅荒廢。今觀道野墳宅,可見往日之盛。”
說著,諸葛亮笑了笑,樂觀說道“今大司馬兵起諸城,席卷青齊,漸有興漢之勢。如能再控遏泰山,西進與我軍聯合,當能光複舊都矣。時南陽歸治,聚散流民,複興易也!”
見諸葛亮如此樂觀,楊儀遲疑幾許,說道“今軍中有關大司馬謠言,儀不知當講不當講?”
諸葛亮神情淡然,笑道“何事竟讓威公遲疑?”
楊儀與馬良對視一眼,說道“稟丞相,近來軍中多有謠言,言大司馬招撫齊魯舊官,收攏往昔舊部,安撫鄉野民心,有欲占青徐自立之心。”
“然後呢?”諸葛亮反問道。
“這~”
楊儀遲疑說道“丞相,大司馬身杖強兵,舊部遍野,虎視天下。如若有反叛之心,則……。今流言四起,恐非空穴來風,望丞相善斷。”
諸葛亮撫扇而思,問道“季常有何高見?”
馬良蹙眉說道“丞相,良與大司馬接觸甚多,觀其往昔所為,或無反叛之心。今流言之事,不足以為信,恐是魏人離間之策。”
“丞相,大司馬杖握強兵,揚州刺史步騭與其有親,江淮為其久治之所,今又收攏青徐人心,還需以防萬一。”楊儀謹慎的說道。
“慎言!”
諸葛亮眉目微挑,肅聲說道“大司馬為國殫精竭慮二十餘年,身受先帝托孤之遺恩。今以天命之年,不辭辛苦北伐,豈能容人非議!”
說話間,諸葛亮背對楊儀,說道“大司馬下齊,為季漢開基業興業,魏自始而衰。今流言中傷大司馬,是為田單複齊之舊策,欲令大漢自毀長城,且不可中計信之。”
“季常何在?”
“良在!”
諸葛亮吩咐說道“即日起徹查軍中流言,如有聚眾非議大司馬,以亂軍罪斬之。”
楊儀見諸葛亮反應這麼大,急忙說道“丞相,儀為國事而憂,無心非議大司馬。”
諸葛亮語氣放緩,說道“威公忠體之心,亮豈能不知。但從今往後,當謹言慎行,切勿聽信謠言。”
“諾!”
諸葛亮臨走前,指著田野上的莊稼,說道“今冬季將至,收禾稼,勿留於野。”
“諾!”
衛臻針對霍峻的謠言,或許楊儀會因霍峻權勢太大而懷疑,但在諸葛亮這邊根本起不了效果。
在諸葛亮看來,如果霍峻有意謀反,必然會在青徐暗中策劃,哪裡會先讓軍中底層軍官知道。且齊郡到南陽有數千裡之遙,今聯絡江漢下層官兵乾嘛?
更彆說霍峻在出征前,特意找到諸葛亮表示自己打算退休。霍峻都有心退休了,又怎會突然改變念頭稱帝!
從當下局勢分析,諸葛亮一眼便看破這流言蜚語,大概是曹魏搞鬼,欲挑起君臣矛盾,以便破壞大漢北伐。
諸葛亮從田野間入帳,因擔憂謠言會在武漢盛傳,特向劉禪書信一封,講述三人成虎之事,讓劉禪切莫聽信謠言。
“來人!”
諸葛亮晾乾巾帛,說道“將此信快馬送與陛下!”
“諾!”
侍從快步退下後,馬謖持書信而來,神情格外欣喜。
“丞相,關西捷報啊!”
“可是陳倉捷報?”諸葛亮滿臉期待,問道。
“非是!”
馬謖收斂笑容,說道“丞相,魏涼州刺史郭淮南下,欲襲擾隴右諸郡。陸遜遣將軍魏延、薑維二人出隴右,在逢義山大破郭淮。郭淮兵敗而逃,涉大河北歸。”
“不僅於此,為阻郭淮南下擾我,薑維遣人聯絡河西羌人。今郭淮兵敗逢義山,加之河西惡羌反叛,應再無精力南下。今大將軍之兵可專禦曹真,不為郭淮而憂!”
郭淮兵在河西,其猶如隴右上懸之劍。今陸遜從隴右出兵,不僅需與曹真對陣,還要分兵防備郭淮,以至於被曹真壓製在陳倉口。
為了防備郭淮,陸遜派魏延、薑維二人出擊。魏延不甘心防守,遂與薑維主動出擊,欲尋求與郭淮決戰。而郭淮亦有野戰之念,兩軍在逢義山相逢。
逢義山之戰,漢軍兵萬餘人,魏軍漢胡兩萬。
魏延以長矛、利刃、強弩配置中軍,薑維統漢軍精騎;郭淮因兵馬雜亂,兵分三部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