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刀轉個麵,托起刀,便能卡住袈裟斬。
總之,即便“寶刀”出鞘,楚山孤仍未出過一刀!
饒是局麵正往預設的方向進展著,可圍攻楚山孤的十二名東瀛殺手們心中已透入縷縷寒意。
為驅逐心中莫名的寒意,堅定必勝信念,他們隻能用一波比一波來得更疾更猛烈的攻勢,逼楚山孤就範。
然,不論敵方自哪一側哪一麵攻來,楚山孤總以那不疾不徐的架勢,水來土掩,逐一破之。
大同小異的進攻方式,緣何能將薑逸塵逼出內傷,卻在楚山孤這屢番碰壁?
一來與二人所持兵器有關。
劍兩麵開刃,不為傷敵,便易自傷。
薑逸塵雖強攻善守,可那守勢多依托於其靈動的身法,劍的作用極其有限。
而以劍主守勢,便是舍本逐末,難抗敵手。
刀身則較劍身寬厚,且有刀背不開刃。
主攻時可虎虎生威,主守時亦可滿身銀光、水潑不進。
二來便與二人所修功法有關。
薑逸塵所學三門內功無一主防,唯有修煉陰風功前,在萬毒塚所練的千蛛萬毒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其肉身強度,這點強度當然還不足以承受利器之銳。
之所以能擋下雲小白和楚山孤的攻勢,源自其對內功外放出神入化的利用,此法對付一二來敵的一招之威,對付群起而攻必將顧此失彼,難以招架。
楚山孤則不同,他所修習的功法秘而不露,隻能說是深如千尺寒潭不可測,便是以劍勢凶猛著稱的俞樂全力施為都難為之奈何,況是個體實力均不及俞樂的東瀛殺手。
在楚山孤將自己的刀法與功法兩相結合下,東瀛殺手們自然隻有屢戰屢敗的份。
然而,屢敗屢戰的東瀛殺手們似不知疲倦,更不認為他們有任何敗象。
心有所持,便不氣餒,縱使蒙麵黑巾內側已沾染了他們咬破唇舌的鮮血都毫不自知。
他們再次掀起一輪攻勢。
這回,驚雷再響,天隙流光再現!
東瀛殺手們不惜自傷,甚至是以命換命,也想儘早殺死這個固守不出的怪刀怪人!
楚山孤立於六道天隙流光之間,應受“雷劫”!
辟啦!——
似有何物在雷光下被劈裂開來。
耀目的雷光一晃而逝後,兩道黑衣身影不幸自傷,一劈兩半分作四,倒落在地。
餘下四者的攻勢則被那柄寬大怪刀承下。
眼見那柄怪刀的刀身已隨怪人雙手緊緊貼附在其胸膛,想來後續之勢總能傷其肺腑。
卻見得那怪人順勢向後滑退,僅是在橋麵上留下堪比馬車碾過泥路的車轍痕跡,與四個東瀛殺手拉開約有半丈距離,便止住去勢,環刀一甩,朝前一劈!
楚山孤終是劈出了第一刀!
這一刀看來隨意至極,卻為驚寒一瞥,寒絕,霸絕,直截了當!
雖是一刀,可在刀意臨身時,四個東瀛殺手卻能清晰感受到此刀分有三段。
第一段,如寂寂寒江上的寒風在他們麵前鼓吹。
寒意襲身,他們似被吹離原地,且各種感官轉瞬間被封凍住,難以布防。
第二段,如寂寂寒江衝岸而起將他們淹沒。
寒意侵體,軀體四肢為之所束,便是舉刀攔擋,都被輕易破開,空門大開!
第三段,如寂寂寒江中湧動的暗流毫不留情地拍打向他們。
寒意蝕骨,他們已失去了對自身行動力的掌控,可偏偏能感受到深入骨髓的苦痛,生還不如死!
噗啦!
僅此一刀,四人皆遭一刀兩斷!
而那本該濺射滿地的血,卻如冰淩般碎落!
想必四人在臨死時有過那麼一瞬回憶,那寂寂寒江本在三尺冰封之下,正是被驚雷擊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