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百年來,中州以“州城製”分天下。
九州結義盟風光數十載,可這“九州”中的“九”僅是極數。
中州不隻九州,而是三十六州。
三十六州以人口多寡、基礎設施及經濟發展狀況分稱州、地、境。
州之下為城,同分城、都、郡三等。
每個州約有十城不等。
是以,每當世人談及中州,總稱“中州之大,沃野千裡”。
若問何以見得?
隻需答“中州共分三十六州,百餘城,小鎮數千,村落不計其數”即可。
舊廟東麵三裡路地即是瀘州郡的東郡門。
一如中州銅錢定是外圓內方。
百餘城不論是何等級,規模幾何,內部又是如何布局,皆是清一色的四方城垣,象征地方天圓。
郡在城製等級中排位最末。
郡牆高度、厚度比之城牆、都牆都來得低、來得薄,更不比邊界的城牆。
邊界城牆常被稱作大城牆,郡牆則是小城牆。
相比起禮製需要,城牆於地處蜀黔渝三地交界的瀘州郡,作為防禦工事的意義更重。
隻要三州不一起叛變,甭管其中哪一州生出動亂苗頭,瀘州郡都可為鎮亂橋頭堡。
也因此,瀘州郡的城牆高度並不算低,城高五雉隅高七。
東郡樓上,四名守城卒強打精神關注著郡牆內外夜幕中的動向。
今晚輪值守夜的帶班小旗天生老相,才逾不惑年紀卻有副古稀老人的慈愛麵孔。
幸虧沒老早白頭,要不然就成了貨真價實的白頭老翁。
此時此刻,老相小旗麵朝城內,雙手托在牆沿上,看似在盯著遠方某處,實則在打瞌睡,倒是極為契合其老邁形象。
這可委實怪不得他。
半月之前,上邊破天荒地調派來許多人手,嚴令增強內外巡防。
雖沒達到戒嚴的程度,但從這架勢足矣看出上頭整肅威嚴的決心可謂不小。
江湖上發生的那些事兒或多或少都會變成飯後談資,對於百花大會一事,老相小旗略有耳聞。
隻是從沒想過會影響得如此深遠,以致連他幾乎一成不變的生計都有了不小改變。
一係列舉措,對年逾四旬的大肚腩而言,好處隻有一個。
手底下多了四個能使喚的小弟,乾了大半輩子的小旗總算是名副其實了。
然,增補人手之眾,居其下者寥寥,同級和上層可多了一輩不止。
低頭哈腰的次數多了,搶飯碗的人多了,分到手裡的餉銀卻是少了。
每麵城樓平日間隻需安排兩個小卒值夜,他這小頭頭一整年不起夜都無人問責。
當下卻是五日一班,必須在崗在位。
今夜已是嚴令施行的第三輪,老相小旗顯然還沒很好地適應。
百無聊賴地在郡樓上踱了一陣,便感到疲乏困倦。
適才聽得城內遠端小有響動,當即一個激靈。
奈何事發之地相隔較遠,以其目力僅可見衙門出動了不下二十名差役。
再瞅不出個所以然來,大為掃興。
半晌不見動靜,更昏昏欲睡。
所幸闔眼小憩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忽覺麵上瘙癢,抬手來撓。
雙眸微睜,夜月之下仍是一片清寂。
眼前無由一瞬明,一瞬暗。
雖挺著不小的肚腩、揮刀卻能碎石的老相小旗機警地將身子探出牆垣,扭身看向天邊。
隻一眼,老相小旗便將身子縮回郡樓中。
給了自己無聲卻沉重的一巴掌。
嘴中不住呢喃,老了不中用,眼花了,眼花了。
再次閉上眼,似是為了養神。
稍待片刻,才緩緩睜開。
偷撫著心口長長舒氣。
輕質甲胄內的衣衫竟像是浸泡過水般,濕得徹底!
自認為撿回一條小命的老相小旗慶幸之餘,腹中哀怨無處訴說。
從他爺爺的爺爺那一輩起,中州便以武為尊,比的便是誰的拳頭大。
朝廷與江湖之間,本來是朝廷拳頭大,慢慢就變成江湖拳頭大。
好在江湖還分正邪,邪派總會被正派壓下去,而正派比較不會威脅到朝廷統治。
儘管如此,拳頭大的一方總會更有理可講。
朝廷慢慢地管束不了江湖人。
江湖人慢慢地開始不守朝廷定下的規矩。
從朝廷到江湖到市井,大家都慢慢地適應了這般變化。
短時間內,習慣成自然之事可不容易扭轉回來。
老相小旗所待的這郡樓,郡牆已有五丈高,再加上郡樓上部構造就奔著七丈去了。
而小城牆三丈之內不許建房,五丈以內樓房不可高過兩丈。
剛剛那一掠而過者,就算非仙非鬼,稱作高人絕不為過。
要他嚴格遵令,不問因由截人禁足,逐層上報聽候指示,否則當率眾殺之,那是萬萬不敢。
當作無事發生,多活幾年十幾年看自己本事。
要是頭鐵去攔阻,幾年十幾年後,不知道還有沒有人來給自己掃墓。
他甚至恨不得剜掉自己這雙非得看個究竟的多事眼。
沒能看清對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胖是瘦不說,撲麵而來的壓迫感險些將他就地格殺。
儘管近日朝廷遣人來勢洶洶,可站在老相小旗的角度看來,江湖應還算是瘦死駱駝比馬大吧?
沒能耐又非得裝硬氣,好比打腫臉充胖子,可真是遭罪!
……
……
鬼魅妖姬姓姬。
姬木成的姬,也是舊日千瀧國國主的姬。
中州曆史長達兩千餘載,版圖自然不是一成不變的。
三百年多前,句麗國耗費了數代人的心力,終於在昔日麗翰國舊地上扶植起一個新國。
這個新國是句麗從中州身上割下的一塊肉,也是句麗用以對抗中州的城牆。
新國名曰千瀧。
瀧取急流之意,千瀧意指萬千急流。
句麗本意想靠千瀧製造源源不斷的麻煩,讓積弊久矣的中州無暇東顧,以圈地拓疆。
怎料千瀧國主姬那羅延野心勃勃,不甘為傀儡,假中州之威拒句麗乾涉內政,以唇亡齒寒之理向句麗索求資源叫板中州,短短二十四年間將千瀧國打造為一方強邦。
姬英繼位後,千瀧國仍是一派欣欣向榮之勢。
彼時中州還不是朱家天下,千瀧軍與中州軍的幾次正麵碰撞絲毫不落下風。
若能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二十年內攜句麗共分中州東北地域而治絕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