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從龍老臣,汪大洋履曆可謂是四平八穩。
沒有什麼大功績,也沒有什麼大錯誤,主打的一個安穩。
為官之道,若是能一直不出錯到老。
那麼職位就肯定低不了。
汪大洋就是這樣。
甚至算得上朝廷上的清流。
做事能力尚可,什麼事兒都能做,什麼都能做的差不多。
這點就已經相當難得。
如今兩方開戰,慶皇也不需要能力太強的宰相。
能力太強就想做事兒。
事兒做好了固然好,可若做的差了,那影響的就是大慶的江山,影響到的是慶皇的信譽。
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安穩的宰相。
還有一點。
就是因為曾經的李山長善於攬權,導致宰相權利極大,這多少引起了慶皇的忌憚。
畢竟北方那些有過被誅殺的臣子。
都是從李山長手裡提拔上來的。
若非李山長辭相夠快,慶皇還想做個不殺功臣的聖明皇帝,外加有姻親在。
此時的李山長,怕是早已被問過。
好在李山長是個懂事兒的,懂得放權。
而眼下的汪大洋,顯然是個比較好掌控的,故而慶皇才選擇放權。
皇城內。
當任命詔書下達,諸多官員都前往汪大洋處道喜。
“汪相,恭喜恭喜。”
“您可是大慶開國的第二位宰相,必然要名留青史。”
“當年與汪相交談時,下官就知曉汪相必有騰飛之日。”
一句句奉承話聽得汪大洋滿臉笑容。
雖然知道這些人在巴結他,這話說的也未必走心。
但架不住這好話誰都愛聽。
明知是虛情假意,可在這喜慶的環境下,也難免讓汪大洋覺得本該如此。
“本相剛掌相位,今後還要多多仰仗諸位同僚,共為陛下效力。”
汪大洋姿態很低,並沒有宰相大權在身的樣子。
他在京都內名望很高,與許多官員更是好友。
即便上位,也不便於太擺著宰相的架子。
畢竟他還沒有拿捏住這些官員的升遷。
掌握了官吏升遷,跟沒有掌握官吏升遷的宰相,完全是兩個宰相。
汪大洋清楚,自己隻是個被削弱的宰相。
可即便如此,也足夠他欣喜若狂。
“諸位,等下了差,都到我府上吃酒。”
架不住來的人太多,最後汪大洋隻好如此勸說。
若再不阻止。
這屋子內的人怕是要來滿了。
就在眾人正準備恭賀,說晚上一定會到之時,一道尖銳的嗓音從殿外響起。
“汪相,雜家奉陛下令,將近些日子汪相需要處理的政務都送來了。”
“陛下說,這些奏疏汪相自行了斷即可,若有爭議之處可標明再遞奏給陛下。”
王得水的聲音在屋外響起。
一時間大臣們不免得安靜了許多。
大慶官員沒有人在乎太監。
太監就算是內侍,可架不住慶皇對太監們的管理很嚴苛,也從不去親近誰。
可唯獨王得水是個例外。
不知怎麼的,陛下隻是去了北方一趟,回來後這王得水就總能出現在陛下身邊。
這也讓諸多大臣對王得水多了幾分敬重。
皇帝身邊的近人。
誰都不敢真的得罪。
而當聽到奏疏送來時,諸多大臣更是向汪大洋恭賀。
“陛下當真信任汪相,汪相奏疏可自行決斷,今後諸位同僚得多加仰仗汪相。”
“到時還得多仰仗汪相給批條子。”
一時間奉承聲四起。
所有人都覺得王得水話裡的意思,是慶皇對汪大洋信任的體現。
若非如此。
能將如此重要的國事,儘情的托付嗎?
從今往後,汪大洋真的是無可爭議的權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