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微微亮。
戰馬吃過豆料,噴吐出如柱般的兩道白霧,被遼兵精心的披掛好鐵小甲。
遼兵入倭作戰兩萬人。
而戰馬數量,就達到三萬多匹。
相對於遼兵來說。
遼地的戰馬是遼兵的夥伴,也是消耗品。
自打冠軍侯開始。
農耕文明便側重重騎,利用重甲的優勢衝撞敵人!
遼兵自延續著這個傳統。
故而戰馬很容易被損傷,故而每次出征,都要保證足夠的戰馬數量。
慶皇得知此事後,也暗罵過敗家子。
可終究在背後說說,從未當秦風的麵說過,也從未想要從秦風這裡調用戰馬。
披掛好重甲。
掛上武備,還有足夠的手雷以及燃燒彈。
遼兵這才自行披甲。
咚咚咚咚……
太陽未出,溫度依舊極度寒冷,露在外麵的甲衣冰涼刺骨。
但遼人似乎早已習慣。
“弟兄們,出征了。”
“上馬。”
一支支遼騎開始彙聚。
十騎彙聚成百騎,百騎彙聚成千騎,千騎彙聚成萬騎!
就如同小溪逐漸彙聚成洪流。
百騎便已規模龐大,千騎便已見不到頭。
萬騎景象,觀之更是撼人心魄。
這樣的萬騎,一左一右共有兩支,勻速的沿著修整好的道路,向東方田野而進。
“大阪距離北嶺八十裡,敵人共設五道防線,高麗兵昨日已與第一道防線交戰。”
“再探。”
“是。”
八十裡路,重甲遼騎若是發狠。
一天就足夠到達北嶺城下。
更有將領按捺不住,就連座下的戰馬都焦躁的踢著馬蹄。
“將軍,讓我率五千騎出征,一日內保證攻陷北嶺城,弄死幕府將軍。”
遼兵善戰。
更擅速戰。
一日之內,騎兵都能打幾個來回。
速戰。
也是遼兵的傳統技能。
“要滅的,是整個倭國,不是那幕府將軍。”
“殺掉幕府將軍固然容易,可逃逸的倭兵到時候誰去抓?”
那將領頓時低下了腦袋。
“是我草率了。”
“勝利與全殲,是不同的。”
固然在討論,行進的速度也沒有停止。
騎兵東進三十裡。
而倭國這最後的五十裡,五道防線依靠地勢彼此呼應,囤積著重兵。
白平望著遠方插滿旗幟的山頭,有些啞然。
“排兵布陣很穩健,沒有半點漏洞。”
率兵打仗,最為關鍵之處。
便是排兵布陣無漏洞。
沒有了漏洞,敵人便難以從薄弱處突破。
隻能正麵強攻。
不過。
在遠方山頭的陣地前,擺放著大量的拒馬。
甚至有些地方,透過望遠鏡,白平覺得那很像拒馬坑。
“倭兵駐守的營地加固過,而且這樣式頗為熟悉。”
元洪雖集結了五千高麗步騎兵。
但依舊跟在白平身邊。
如此方便調度高麗兵。
白平眺望著倭人的營地,麵色古怪。
“倭國內缺少騎兵,也不懂得如何克製騎兵。”
“若非如此,王爺流放到倭國的北胡人,也不至於如今在關東作威作福。”
“而且倭兵在麵對我們騎兵時,也從未使用過拒馬,卻在這裡使用了,甚至還有絆馬坑。”
這套成熟的紮營方式。
就連重甲遼騎都覺得難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