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的兵馬,仍舊在源源不斷的向北方調度,化作洪流。
有些去了長城。
而有些則去了秦地,前往河西走廊。
長城防線,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嘉峪關完全由黃土夯成,這黃土先要放在太陽下暴曬、而後再放到大鍋裡蒸煮。
如此下去,方才能取掉黃土內的草籽,夯實的城牆才不會長草,可以延用成百上千年之久。
城牆頂部,則是用青磚鋪成。
如此便可防止大雨將黃土夯成的城牆衝垮。
城牆四角,更有值守的角樓。
說是角樓,其實就是能藏身幾個士兵的青磚小樓,夜間可在上麵值守,巡夜。
全關共動用了青磚一萬塊。
實際上用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塊,最後一塊,壓在了城門上,又被稱之為壓城磚。
說這壓城磚一動,這嘉峪關城便會垮。
實際上。
這座嘉峪關,也剛修成不久,在嘉峪關之西,還有一處玉門關。
玉門關才是大慶最西麵的地方。
隻是當年宋國公馮勝抵達此處,發現這個地理位置足夠的好,修建一座關城能扼守西麵。
要比玉門關剛好一些。
慶皇便批準,花了漫長的時間,修建了這座新的嘉裕關城。
也恰好跟長城連在了一起,形成了古往今來,這天下間最龐大的防禦體係,萬裡長城!
東起渤海山海關。
西至西域嘉峪關,橫跨萬裡山河。
實際上。
長城的長度,又何止萬裡?
在慶皇的預算中,大慶長城的長度,接近一萬八千裡的距離。
隻是在遼地北方那段,如今還沒有修。
也導致了後期遼地的防禦體係,沒有防住北胡人,發生了那般的慘案。
至於現在。
遼地倒也不需要修長城了。
修倒是能修,哪怕給遼地長城全貼上瓷磚,秦風覺得也能做到。
然而修完了呢?
給自己困在長城內嗎……
沒必要。
真的沒有那個必要。
這長城防防遊牧民族的騎兵,的確相當好用。
然而這萬裡長城,基本延續著五裡一烽燧,十裡墩,三十裡一堡,百裡一寨的防禦體係!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長城沿線的九個軍事重鎮。
每一個軍事重鎮,兵力都在十萬人左右。
故此在朝廷那,對於這萬裡長城的說法,又有九邊的叫法。
九邊。
就是九處萬裡長城沿線的邊境,九個軍事重鎮負責九段長城的值守。
光這九邊重鎮,兵力就高達近百萬兵力!
也就是說。
大慶的兩百萬兵馬。
其中有近乎一半,都守在了長城這。
因為對於大慶來說,甚至對於古往今來的農耕文明來說。
最大的敵人,就來自長城之外的遊牧民族。
守好長城。
大慶的州府晚上關不關城門,其實都無所謂,根本不怕有遊牧民族來劫掠。
這也就是所謂的九邊重鎮。
至於兵馬。
基本上延用著一個原則。
長城上有一個個牆垛子。
每一個垛口的後方,都要站著一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