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聽到顧老太讓她換活之後,連忙把頭擺的像撥浪鼓一樣,表示拒絕。
顧老太看不上自己二媳婦這股偷懶勁,也懶得讓他真的去織布,怕給織壞了。
按道理織布這件事全家出動,農家一兩年才換一兩套衣服,一年也用不了這麼多布,但顧亮的娘卻一年到頭基本上都在織布機上麵。
無他,之所以一直織是因為有布稅,每年每戶都得交一定的布,所謂“調”。除此之外,這麻布還能抵一部分人丁稅,自然織的越多越好。
剛點好‘經’的陳氏問道:“娘,我聽說今年咱家準備種從南邊來的棉花是不是啊。”
“是啊”顧老太一聽是大兒媳的聲音,立馬抬起頭笑著說:“這棉花可是個好東西,聽鎮上的說,這棉花塞進被子裡,冬天蓋上又暖和又軟乎。今年咱家種上一畝地,冬天給咱家全換上。”
李氏也聽說過棉花,但是沒有蓋過棉被,便問著說:“娘,這棉被真的有這麼好嗎,真有這麼好那咋聽說地主家蓋的都是蠶絲被啊?”
“這蠶絲是人喂出來的,這棉花是人種出來的,這地裡能長出來的東西自然‘賤’。”顧老太說道。
顧老太又對著正在紡麻的大兒媳說:“今年看著年景不錯,前些日子你兒子賣靈芝賣石菖蒲這些藥材也賺了一些錢。有了這些錢家裡日子也能好過一些,你留一些布今年給顧亮做一身夏衣吧。”
聽到自己婆婆主動提出給自己兒子做夏衣,陳氏內心現在也暖暖的。俗話說遍身綾羅者,不是養蠶人。即使自己沒日沒夜的織布,織出的麻布也隻能勉強抵的上人頭稅等雜稅。
而此時李氏心裡又默默嘀咕了,覺得老太太很是偏心,自己還有兩個小的呢,身上衣服也打著補丁呢,咋不見給我兩個女兒做一身呢?
“誒,娘,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李氏搓著手裡的麻,突然想起五彩繩來,這端午節按照習俗是要係這個的。端午節是大節日,李氏感覺在家不痛快,便想回娘家一趟,便試探的問:“過兩天端午,我想回趟娘家,可不可以。”
顧老太其實不太願意李氏回娘家的,每次李氏回趟娘家,家裡的東西總是能少許多,少見比較多的譬如米麵糧油,有時候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也能消失不見,自是這兒媳婦拿回娘家了。但是顧老太娘家與李氏是一個村的,這不放自己媳婦回娘家,又怕兒媳婦娘家在一個村子裡說閒話。顧老太隻能狠狠心答應了,不過顧老太讓李氏答應下次過節不能回去。
李氏自然滿口答應的,這次是這次,下次過節是下次,下次再想辦法便是。
顧老太看李氏那滿臉笑意的樣子,心想這次得提前幾天把家裡東西都收拾到自己屋去,不然又得消失一堆東西。
說起李氏想回娘家探親,顧老太便想起了自己的小兒子顧伯喜。上次見麵還是過年,轉眼已經快有半年沒見過麵了。
想著想著,顧老太便歎了一口氣感歎道:“你們雖然的嫁過來了,想回娘家就能回,我這生的是個兒子,反倒是想見不能見了。”
李氏剛得了應允回娘家,此時心裡正高興呢,看見顧老太這個表情,也安慰著說:“娘,這三弟是去學藝了,你就彆瞎想了。這要是學成了,咱家不得沾三弟的光啊,三弟還不得好好孝敬你老。”
聽完這句話顧老太心裡確實沒這麼難受了,但自己這小兒子雖說是去學徒做工了,這三年非但沒有拿回來一分錢,逢年過節從家裡過去時還得給窯廠的師傅送禮!
這相當於家裡有一個勞力,平生不但不做農活,回來一次還得從家裡拿。這樣子的事多了,家裡這些成家的自然有意見,時間久了自然會生出嫌隙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