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長時間的內心掙紮後,大樟樹底下隻剩下了顧亮一個人,他最終還是決定轉身回去。事已至此,他也無能為力隻能選擇接受現實。
一回到家,顧亮就聽見自己奶奶在和家裡的女人聊天:
顧老太一臉生氣的說道:“看吧,我就知道那些人滿嘴沒有一句實話,說什麼自家早就沒糧了,說什麼自家都快餓死了,這不都活的好好的嘛!”
“娘,您先彆生氣。那些人賣了地,有點兒糧食也很正常啊!”兒媳陳氏在一旁輕聲細語地解釋著,試圖平息顧老太的怒火。因為顧老太在送彆村民時,看到那些搬遷的村民推的獨輪車上都有不少糧食,所有才如此生氣。
然而,陳氏的解釋並未讓顧老太息怒,反倒讓她更為激動。隻見顧老太眉頭緊皺,嘴唇微微顫抖著說道:“這些日子,村裡找我家借糧的沒有五十戶,也有三十戶。彆人也就算了,但那河對麵的王家,前幾天還跟我哭窮,說他們家兒子快餓死了,想找咱們家借點兒糧食應急。可誰曾想,今天他家搬家的時候,竟然推出了滿滿兩輛獨輪車的糧食!兩輛車啊,少說也得有三四百斤吧!他們之前居然還好意思哭窮說沒糧食吃?”
陳氏見婆婆越說越氣憤,急忙勸慰道:“娘,您消消氣。河對麵的王家家裡還有好幾畝肥沃的田地呢,聽說他們把地賣給了大寶他奶奶。說不定這些糧食就是從大寶他奶奶那裡得到的。也許他們之前真的缺糧,所以才會向咱家借呢。”
“大嫂啊,你就彆這麼好心腸了。”一旁的李氏聽到大嫂的話後,覺得大嫂心腸還是實在過於軟了,都這個時候還幫這群人說話。李氏幫顧老太解釋道:“大寶奶奶前天上咱家打水時可都說了,他家買河對麵王家的地用的都是銀子,換地沒用一斤糧食。大寶奶奶還說了,人家王家特地說明,他們不要糧食,就要銀錢呢!”
李氏這一番話把陳氏打擊到了,看來此件事情上還是他心善了,想著彆人為了兒子上門求糧,便覺得他是個好人,因此這才幫他家解釋。李氏突然想到了剛剛顧老太說的話後,連忙問道:“娘,那王家找咱家借糧你沒借吧?”
“當然沒有,我怎麼可能借他家。”顧老太斬釘截鐵地說道,臉上充滿了毫不掩飾的驕傲。
她之所以如此驕傲、理直氣壯,完全是因為她那大孫子早就提前跟她說過這件事。大孫子再三叮囑她,絕對不能輕易把糧食借給彆人家。一旦開了這個頭,就會有第二家、第三家甚至更多的人家前來借糧。畢竟,人性都是貪婪的,隻要有人嘗到了甜頭,其他人必然會跟風效仿。雖然他們顧家儲存的糧食數量不少,但總歸還是有限的,必須要留足夠自家食用的份額。如果因為一時心軟借出去一些,那麼等到自家需要的時候,恐怕就所剩無幾了。而且,如果隻借給這家,卻拒絕了那家,那麼被拒絕的人家肯定會心生怨念,認為顧家偏袒一方,從而與顧家結下仇怨。俗話說得好,十個善心都抵不過一個仇恨。
到時候,被拒絕的人家越來越多,顧家積累下來的怨恨將會無比巨大!正因如此,大孫子才特意提醒二老,寧可被所有人指責為小氣吝嗇之人,也絕不能因為區彆對待而讓部分人心懷怨恨。
當然,顧亮也沒把事情做絕,他還和他家二老說過,若是村中真有人因家中快有人餓死前來借糧,就讓他們拿錢來買,可以比鎮上糧價便宜一點點賣出。若是沒錢,也可以拿地來換。都快要餓死了,他們自然會拿地來換,若是不肯,那隻能說明前來借糧的人彆有二心,甚至都是準備不還那種,那就更不能借了。
顧亮回家聽到顧老太與自己母親以及二嬸的對話,突然有些想明白了一些問題。
前段時間,他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何村子裡會有這麼多人靠吃觀音土來填飽肚子。按理說,那些居住在平原地區的人們因為缺乏食物而選擇食用觀音土倒還說得過去,但他們這個村子可不該如此啊!
畢竟他們村背靠大山,去年災荒幾乎全村人出動,整日整月的去山上提前挖葛根、蕨根、山藥,秋天去山上采集橡子、毛栗等一係列的東西。今年春日即使野菜瘦小,但他們村地盤大,還有大黑山可以尋野菜,彌補了這一缺陷。這些東西雖然比不上糧食好入口,但也至少能讓村裡人撐到今天過冬,不至於夏日就開始吃土裹腹了呀。
所以經過顧老太他們的一番對話,顧亮頓悟了,他明白了至少在這個村子裡,各家各戶家中其實都暗地裡都藏有一些糧食。他們選擇吃糠咽菜,吃草根、啃樹皮,咽白土,裝出自家一副山窮水儘,一貧如洗的樣子,完全是出於對未來的擔憂,以及對他人的防備。就像現實中同事親戚一樣,嘴裡說著沒錢,衣食住行也和你沒多大區彆,但人家可能說全款買房就買房了。這種做法雖然看似狡黠,但實際上也是一種生存智慧,是村民們在艱難環境下不得不采取的自保措施。想到這裡,顧亮雖然感歎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但也不得不佩服自己這些同村村民的小心思。
曆史上朝廷讓百姓移民不是沒有過,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官府逼著民眾遷移,要不是收效甚微,要不就是打持久戰。可如今不同了,江州百姓苦旱災久已,又遭受了蝗災,在遷移的命令之前便有許多的江州百姓棄家逃到外地。如今朝廷的命令像是一場及時雨,給了所有江州百姓希望。所以此次移民,朝廷可以用‘一呼萬應’來形容了,根本不用朝廷親自督促,百姓就都自覺的遷走了。
這兩天,顧亮在家閒著無聊,開始和家人談起蘭溪村還剩多少戶人家的事。顧亮和家人挨家挨戶的開始算,在移民之前,他們村就有人家一些投靠親戚,遠走他鄉去了,此次又走了不少,他們村滿打滿算下來,竟差不多了走了一半人家,如今他們隻剩下五十戶了。關鍵是這五十戶還有好幾戶是算上孫小花、小李癩頭和以及一些隻剩下老人的人家。
掰扯完自己村的情況後,顧亮又開始談論起其他村的情況,才發現他們村還算是好的,山下的那些村更恐怖。譬如下遊的蔡徐村,他們就走了一多半。再譬如隔壁的靠山村,顧亮的外公家,他們都是整村搬走的。
兩年的乾旱還是太嚴重了,著實掏空了不少貧苦人家的家底,也磨滅了對故土的希望,讓他們被迫移去蜀地。而剩下的人家,可能不到之前的一半。而這剩下的一半,其中還包含了大量的地主,財主。他們在此次事件中,不僅沒受到多大影響,反而兼並了大量的土地,更加鞏固了自己的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