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將目光定格在諸葛亮身上。
“此計風險太大了,兵行險招,一有風險,便是滿盤皆輸。”
見魏延臉上有不樂意之色,諸葛亮再說道:“似文長那種直接攻關中的方略是很難成功的,行軍艱難,城池堅固且不說。就算僥幸攻下城池,若魏軍大軍來支援,又能堅守多久?魏軍從東麵來支援很容易,而漢軍從漢中支援關中則不易。”
聽此言,劉備微微意動,魏延卻是不以為然。
“若以軍師之計,當如何打關中?”
諸葛亮輕笑一聲,對於魏延的冒犯絲毫不在意。
真理越辯越明。
況魏延也並非是與他有仇,方才與他爭辯,都是為了主公興複漢室的大計爭吵。
他諸葛亮不可能連這一點胸襟都沒有。
“現如今糧草不足,為今之計,是先修養一兩年,待漢中、南中屯田有成,太子殿下在荊州站穩腳跟,屆時糧草充足,兵甲已足,便是攻伐關中的時機!”
“過一二年,還有今日之戰機?我看軍師是怕了魏軍了,殿下當日率軍一萬,前去荊州之時,軍師可曾想過,太子殿下會拿下荊襄九郡?曹賊聲勢浩大,麾下兵甲,不比關中更甚?太子殿下兵不足,糧不夠,尚且能夠拿下荊襄九郡,我等大軍屯守漢中,焉沒有拿下關中的可能?”
堂下,不少軍將交頭接耳,不少人都認同魏延的看法。
漢中太守呂義起身說道:“行軍打仗,不冒些風險,怎麼可能?魏延將軍既有計策,又有膽略,試一試,總不差。”
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亦是起身說道:“我讚同文才之計。”
“哼!”
堂下,隻見一小將起身,他說道:“大王,魏延將軍之計,乃險計也!諸位仔細想一想:我等可一定要冒這個風險,才能將關中拿下來?還是說隻有趁著如今魏國內亂,才有機會將關中打下來?今日一過,關中便打不下來了?”
此小將不是彆人,正是馬謖。(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