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徹底被樓緩叔侄掌控了節奏,他點了點頭,然後衝著樓緩拱手行禮,道:“方才是寡人失禮了,請樓卿教寡人如何使趙國免遭亡國之危。”
樓緩鄭重的拱起手還了一禮,嘴角暗暗露出一抹笑,但這抹笑容被他很快隱去,接著樓緩若無其事道:
“大王,趙國如想從困局中脫身,隻有和秦國議和。秦趙本就是兩隻猛虎兩虎聯合必定無敵天下,況且秦趙源出一家本就是兄弟,兄弟之間豈有相殘之理?”頓了一頓樓緩又對著趙王一拜,道:“秦趙交兵乃骨肉相殘,得利者齊楚也,若秦趙交好,即可謀奪天下,又可守望相助。請大王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趙王儘管已經被樓緩的話說動,但他仍有顧慮,樓緩看出趙王的顧慮,繼續趁熱打鐵道:“大王若願許和,我秦國願歸還離石要塞、上黨之地雙方均分,從此以後兩國結盟不起刀兵,以示秦國修好之誠意!”
離石要塞是幾年前被秦國奪取的一處城池,那裡是趙國的西大門,戰略意義極為重大,離石要塞被奪以後趙國的防線一直在逐步收縮,若能奪回此處趙國的戰略縱深可以擴大不少不說,還能平白得到不少人口,對趙國來說可是一樁天大的好事。
至於上黨,秦趙兩國本來就是因為爭奪那裡爆發的戰爭,既然秦王願意和趙國平分上黨,那兩國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趙王也能對國內有個交代,貌似現在議和對秦趙雙方都是最有利的結果。
趙王沉思要不要答應和秦國議和時,樓緩又接著說道:“大王若不同意議和,那秦王隻有和趙國魚死網破。王齕將軍30餘萬大軍尚在,白起將軍的軍隊更是戰力未損,另外我國在壺關尚有精兵十餘萬,是戰是和請大王自決之!”
樓緩說罷對著趙王深深一拜,而後轉頭離去。
在樓緩離開後,趙王火速召集了秦國的文武官員,商討議和之事。
聽到了秦國開出的和平條件以後,虞卿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大王,當年張儀使楚,也曾許諾楚懷王割讓商淤之地600裡,讓楚國和齊國斷交,但楚人使人拒齊以後,秦國卻趁機出兵伐楚,反而奪取楚國漢中之地600裡,迫使楚國遷都避秦,這些前車之鑒,莫非大王已經忘卻?”
樓昌嗬嗬一笑,說道:“秦國這一次來可是帶了十足的和平誠意,剛才我已經和我叔父溝通過,我叔父曾言,秦王親口許諾,隻要兩國議和,秦軍會全數退出趙國離石要塞立即雙手奉還,兩國馬上製定盟書結盟。”
說罷樓昌看向趙王,道:“臣願以身家性命替叔父擔保,這一次叔父帶來的和平條件,絕對真實可信,如果秦王爽約,請大王滅臣三族!”
虞卿眼看趙王似乎已經被樓昌說的心動,慌忙把目光看向一旁的田單,如今田秀在外麵領兵,布衣派大力支持田秀,田單自然而然的也和布衣派走到了一起。
田單知道這次他不能置身事外,於是他拱起手說道:“大王豈不聞武安君之六國論,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求一時之安,不久則秦兵又至矣!”
趙王一想到田秀的六國論,果然又陷入猶豫。
樓昌見狀,連忙拱手說道:“大王,武安君的六國論寫的固然不錯,可現在要割地求和的乃是秦國,按照武安君所說,我們今日割秦國五城,明日割秦國十城,遲早必能滅亡秦國!”
趙王看著樓昌,連連點頭:“卿所言有理!”
這時虞卿身後站出一個中年男人,拱手道:
“大王,此時萬萬不能和秦國議和,這都是秦人的陰謀!我們絕不能上當!”
趙王有些近視,他眯著眼看了看那人,由於距離較遠,也看不清楚,隻好把目光看向旁邊的繆賢,繆賢看了看那個中年男人,輕聲說道:“上王,這是中大夫姚崇!”
“姚崇。”趙王想了想,此人好像是先王時期的老臣,他也是布衣出身,隻是平時很少發言所以在朝上的存在感極低。
趙王眯著眼看著殿下站著的姚崇,道:“姚卿,你說說為什麼我們不能和秦國議和?”
姚崇低著頭,沉聲說道:“大王明鑒,秦國在我國連番打擊之下,早已窮途末路。如今議和不過是緩兵之計,若我國答應議和,勢必要將困窮的王齕、白起都放回國內,一旦等他們回國,秦國恢複元氣,又要卷土重來。”
“那賢卿意思是?”趙王皺著眉頭問。
姚崇抬起頭,朗聲道:“臣意,不要理會秦國的議和,此時應一鼓作氣徹底的打垮暴秦,絕不給秦王喘息之機!”
這聲音擲地有聲餘音不絕於耳,震得在場每一個人都是心神一震。
“哼哼!姚大夫想當然爾了!”樓昌陰陽怪氣的說道:“先不說王齕隨時可能突圍出去,我軍就算真的能吃掉他這30萬人,自己也好受不了。更何況白起的十萬大軍近日南下不知所蹤,我們真想把趙國境內的秦兵都吃掉,可不是靠幾句大白話就行的,這要流血,要犧牲,要用巨大的傷亡來換!”
“傷亡再大能打敗秦國也是值得的!”虞卿斜眼看了眼身後的樓昌說道。
樓昌不甘示弱:“可我們付出那麼大的傷亡,又能從秦國身上得到多少好處?我們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兩人爭執不吵得趙王一陣頭疼,他伸出手揉了揉酸痛的太陽穴,道:“好了,二位賢卿暫且住口!”
趙王丹把目光看向左上首坐著的平原君趙勝,道:“平原君,你以為寡人該當如何?”
趙勝此時的心思並沒放在議和對趙國有多大好處身上,他此時想的是如果繼續打下去,田秀有多大把握會取勝?他如果取勝歸來,自己的相位是不是就保不住了?
“平原君?”趙王提高了嗓門又叫了一聲。
趙勝終於被趙王叫醒,他在沉思了片刻以後說道:“大王,臣以為樓昌說的有幾分道理。既然眼下秦國主動許和,那我國不如順水推舟的答應下來,臣之所以讚成許和原因有二。”
“其一我趙國大戰兩年,國內百業凋零,如果繼續打下去就算能贏,隻怕也是慘勝如敗。”
“其二,我國若與秦國議和,可保存自身實力,到時候我們可以引楚、魏、韓、齊去攻打秦國,讓他們互相消耗,而我趙國可從中漁利!故臣以為當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