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的管理製度大致如下:學校擁有一個董事會,從理論上來講是學校的創辦者委托的信托人,但是現在基本上已經發展成了實際負責人。
選舉董事會的規則,每個學校都不同,但大多還是和錢有關,誰掏的錢多,誰就能占一席之地,但也不乏一些曆史悠久的大學董事會直接通過民選產生。
哥譚大學的董事會規則很簡單,就是按照讚助的錢數排列董事席位,一共八位董事,一個董事長,目前的董事長就是布魯斯韋恩。
董事會會聘請一個專業管理人,就像是公司的董事會聘請總裁一樣,這個專業管理人就是校長,當初的謝頓校長那麼怕布魯斯,就是知道他遲早有一天得當董事長,萬一把他得罪了,自己肯定要被炒魷魚。
學校中的重大事務由董事會決定,包括最基礎的章程和校規都是董事會定的,而一些日常管理的細則則由校長帶領政務部門決定和安排。
現在是學校的董事長和董事會從來就沒提起過要聘校長這件事兒,就導致學校大多數的日常管理事宜都是政務部門看著辦。
政務部門的教職工也不全是學管理出身,很多都是轉崗或是關係戶,有一些有專業背景的也夠不上職業經理人的名頭,頂多算是學過點管理。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哥譚大學的管理都比較混亂,就拿這次搬家來說,按道理來講,新校區還沒建成的時候是不是就應該派人過來盯著,有什麼不對趕緊提。
但是那個時候學校光是管理出入校園的遊客和非要出門遊玩的學生就已經一個頭兩個大,根本顧不上盯新校區的裝修進度。
這就導致全校都要搬了,才發現這也不行那也不對,還要重新請人修繕,多等點時間也就罷了,關鍵是還要多花錢。
又非常倒黴的遇上了大蕭條,讓本就不怎麼樣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這年頭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而足夠專業且能力夠強的經理人確實能恢複管理混亂的狀況,讓哥譚大學在艱難的日子裡好過一點。
席勒一邊吃晚餐一邊思考,他猜測可能是文森特從一些老職工那裡得知自己以前和校長的恩怨,覺得哥譚大學現在沒有校長仍是自己的問題,所以就試著看勸說自己。
席勒不能說這事和自己完全無關,但是他確實也很討厭有人用規章製度改變他的生活規律,不管那些規章製度合不合理,他就是不想改變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