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老師,據我了解到的情況,當今中國社會在心態上出現了兩個極端,一個叫“卷”,就是之前咱們分析的心欲不斷膨脹導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另一個叫“躺”,就是躺平擺爛。
我從網上看到了很多這類話題,比如一名叫淘沙觀點賬號發文章分析說,當代年輕人在工作與生活雙重壓力之下,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精神困境,這些精神困境很容易演變為抑鬱、焦慮、精神衰弱等等心理問題。麵對這樣的困境,當代年輕人采用一種消極的對抗方式,如不婚不育、宅、躺平、擺爛、低**等等,通過麻木狀態來包裹自己,這是一種“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米:對這種現象,主流觀點是什麼態度?
易:官方媒體肯定是批判的,誰都知道這樣下去社會就完蛋了,年輕人都不想努力,社會還有什麼前途呢?但是有不少年輕人卻拿出反駁觀點,說他們隻是單單養活自己就要用儘全身的力氣了,很難再承擔哺育下一代的責任,自己已經過的這麼艱難,為什麼還要讓孩子來人間受這份罪呢?
民間的觀點,對年輕人的選擇普遍抱有同情態度,認為官媒沒有體會到民間的疾苦,一味地指責年輕人“不努力”,沒有看出來不願意生孩子的問題根源不在年輕人身上。
米:哦?民間觀點為什麼這樣認為呢?你看到的那篇文章裡是怎麼說的?
易:文章說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是被資本剝削得太慘了。把躺平擺爛的現象比喻為當代年輕人掙紮下反抗資本的“盧德運動”。
米:啥運動?盧德是怎麼回事?我懶得去查了,你就告訴我文章裡說的情況吧。
易:盧德運動的事情發生在在工業革命早期,那時候無產階級遭受嚴重剝削,卻並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於是英國工人就以破壞機器的方式來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相傳萊斯特郡一個名叫盧德的工人,為抗議工廠主的壓迫,第一個搗毀織襪機,他也被稱為“盧德王”。後來這種自發的、暴力的、破壞生產力式的運動被稱作“盧德運動”,這是最早期工人運動的形式。
有哲人用辯證法一分為二的觀點來評價盧德運動,一方麵認可其進步性:工人有了反抗意識;另一方麵也批判其落後性:把機器看作自己受壓迫的根源,並沒有指向背後的資本家和資本主義製度;隻是通過破壞生產力表達訴求,非但不能實現自身目的,還會產生倒退的負麵影響。
米:這個什麼盧德運動發生在資本主義的國家啊,前麵咱說過,資本家作為統治者沒有先施仁善,因而勞動人民反抗剝削壓迫是合天道的,這跟現在的中國有什麼關係?
易:現在老百姓普遍覺得工作與生活壓力太大,也沒人分析那些搞不懂的階級道理,覺得壓力大就是被剝削壓迫了,所以年輕人搞出來新時代的“盧德運動”,不過與原來的那種暴力運動不同,現在是選擇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不給資本“生產”下一代勞動力。
老師,可能您還不知道,現在中國新生兒出生率下降太快了。
米:你等我查一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