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點,整個臨江苑彆墅區是燈火通明。有人驅車回來,也有人驅車離開。畢竟夜生活才剛剛拉開帷幕。
自小道穿過,進入彆墅區南廣場,這是整個臨江苑的花園。這裡樹木繁茂,種類繁多,一走進便能看到藤本植物攀爬在木質花架上。
顧硯歡認得,那是紫藤。現在是十月,不是紫藤花的花期。她停下腳步,坐在花架下的長凳上。顧硯清見了,坐在她的身旁,伸手為她輕攏了下衣領,“累了?”
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兩人先在彆墅區前麵的蒙古櫟道路處走了一段。後來顧硯清覺得來往車輛多,不安全,於是就帶著顧硯歡來到了這裡。
顧硯歡輕搖了下頭,指著這條長長的走廊,“我想,到明年的四月底五月初,這裡一定是一片紫色的海洋。老年人在這裡晨練,空氣又好景色也很美。”
顧硯清聽後望著前方的夜景,眼裡有著淡笑,“臨江苑適合年輕人但並不適合老年人養老。”
“怎麼說?”顧硯歡不解。造景如此之美、物業管理到位、毗鄰寧江,交通醫療等等方麵都很便捷的地方怎會不適合養老了呢?
顧硯清沒有回答顧硯歡的問題,而是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她:“那囡囡,如果讓你擇一處可以養老的住處你會如何選擇?”
顧硯歡低垂著眉眼,認真思考著顧硯清問的這個問題。過了半晌顧硯歡才輕聲說著:“如果讓我選的話,我應該會選一處安靜、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在那個地方蓋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裡麵有很大的院落,然後參照《園冶》的園林造景原則,去給它添上假山石林、亭子、石橋、船舫……裡麵栽著四季的花朵,春天,遊園賞花;夏天在涼亭船舫內賞荷聽雨;秋天看層林浸染;冬天觀鬆柏依舊蔥蘢挺拔。然後燃起小爐,煮茶賞雪。”
她說的讓顧硯清很是動容,握住她擱在腿上的手問道:“那在你的這方世外桃源,可有一個叫顧硯清的人?”
“自然。”
她的眸子裡有著憧憬,幾乎在顧硯清問出這個問題後就立馬不假思索的告知了他答案。
這是今晚第二次她給顧硯清所帶來的言語溫暖,他繼續為她把這方世外桃源的生活完善著,話裡無不透露著向往:“房子裡還要有間畫室,我想用此來記錄著未來我們老了之後這恬淡寧靜的相處時光。到時候,我握著你的手一起看這些畫卷,一定彆有一番情趣。”
二零零三年十月,在臨江苑,他和她想到了知天命與耳順之時的相處時光,卻把而立、不惑之年的成長相處與未知變數給遺忘……
後來和顧硯清相處越久,顧硯歡就越覺得顧硯清這人就像是一汪湖泊。看似平靜,實則下麵暗流湧起。人前淡漠,對她則是情深似海,溫柔繾綣。而她,就在這湖泊裡沉溺。不是不想掙紮,而是無力掙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