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城的柏油馬路上,有軌電車穿梭在日漸繁華的街道中,將這些需要外出上班的乘客送到目的地。
“叮咚叮咚~”
電車上的電鈴發出示警的聲響,提醒前麵穿過馬路的人群,電車即將越過路口。
此時在車上坐著看報紙的乘客們,紛紛站起身,探頭探腦的看著車窗外麵那一群如同乞丐的扶桑勞工。
這些扶桑勞工腳上戴著鐵鎖,手上捆著長繩,他們從上滬來到江城,如同貨物一樣被大明的軍人們押送著沿街示眾。
這些個子矮小的扶桑人與身旁騎著高大戰馬的神策軍士兵形成鮮明的對比,大明神策軍頭上戴著銀色的尖角鋼盔,上麵印刷著日月江河的國旗。
軍官們則是帶著大簷帽,帽徽是金色稻穗之中夾雜著龍的圖紋,顯的十分威武霸氣。
這些扶桑人就是欺軟怕硬,剛到上滬的時候遊街對著市民張牙舞爪,怒罵大明百姓,結果被神策軍拳腳相加,槍斃十多個後,現在恭順的如同綿羊一樣。
“爸爸,這些人是誰啊!他們怎麼這麼慘,是土匪嗎?”
一名小學生拉著送自己上學的父親,好奇的看向這些扶桑人。
“土匪?他們比土匪更可惡,這些人是我們大明的世仇,早在唐朝就開始劫掠我們,還是我們戚繼光將軍打敗了他們。”
“他們窺見我們中原大地上千年,是我們大明偉大的皇帝們一代接一代的努力才將這些侵略者給消滅,讓他們不敢再侵犯我們的沿海。”
這名中年人拍了拍自己孩子的後腦勺,開始給孩子科普大明對抗扶桑的曆史,其中講到了萬曆三大征,痛擊扶桑的曆史。
還講到了後金侵略者如何被武世祖逐出中原,逐出遼東,一直打到東西伯利亞高原。
這名小學生興奮的聽著自己父親給他科普曆史,他屬於2年級,在江夏實行6年義務教育的階段,他在三年級才會學到曆史課本。
對於曆史朱銘軒十分重視,將其與國文、數學、體育並列,哪怕是學不好物理和數學,也得學好曆史和國文,鍛煉一個好的身體。
在曆史課本中,他讓那些教育學家極力謳歌他們華夏人的曆史成就,科技發明的發展、文人武將、愛國誌士全都安排上。
還有課本中對於曆代大一統王朝的皇帝,秦始皇、漢武帝等人也是一頓誇讚,由於自己出身皇族,自然對大明皇帝也是粉飾。
朱銘軒知道千年大計,教育為本,封地內孩童、青年的教育觀和世界觀的培養,他可是重視到了極點,那些課文、教材都是他精挑細選,甚至是自己編撰。
為了強化他們華夏文明的榮耀和自信,他的下屬官員對於洋文是否安排在課本中拿捏不定,親自去詢問他,對於洋文教習他是十分反感的,下令封地的6年義務教育不準涉及任何形式的洋文。
“這些扶桑人是我們的仇人,我們應該消滅他們,解放我們可憐的附屬國高麗,是嗎?爸爸!”
這名小學生聽完自己父親的科普後,對於這些扶桑人從最初的可憐同情到憎恨,隻是父母的一句話就能給孩童帶來深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