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有些稱呼是不能胡亂叫的。
像是官家,這是皇帝的專用稱呼。
相公,則是泛指做過門下侍郎,樞密使,留守,節度使甚至是參知政事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相公。
像是王安石,砸缸的光他們都是相公。
而學士,正式的頭銜是文學貼職,帶著某殿某閣稱呼的大臣。
像是包龍圖,就是龍圖閣直學士。
北宋的官職極為複雜混亂。前期還比較嚴謹,要臉的人比較多。可後來不要臉的就直接自稱了。
王霄也沒多問是哪幾位學士,直接整理了一番就跟著去了。
等到之前跑掉的各家帶著錢回來想要買茶葉的時候,王霄這裡早已經是門上掛鎖。
來到繁華一條街上,四周有不少的知心大姐姐熱情的招呼王霄去談天說地,喝杯茶水解解乏。
王霄害羞的低著頭,表示自己是隻會讀書的小男生,不懂什麼人生什麼理想。
這條街上,醉月閣是最大的一家。
三層的木質樓閣,人還沒進去,就能嗅到裡麵濃鬱的酒香味道。
走進去,裡麵繁花似錦,花團錦簇。
漂亮的侍女端著酒水菜肴來往反複,大堂與包廂內說笑之聲不絕於耳。
這就是大宋的繁華。
來自天下各處的商品被運送到這座城市來,共同構建起來這座世界範圍最為龐大,最為繁榮的城市。
這普普通通的一座醉月閣裡,哪怕隻是跑堂的也能每天賺上百多文錢,還能混兩身衣裳與一日兩餐。
汴梁城的百姓生活的有滋有味,皇帝會經常給他們發錢發木炭發米糧發各種各樣的東西。
等到日後蔡京建立起福利製度之後,更是生活在了蜜罐裡。
隻不過,汴梁城的繁華與富庶,是建立在整個大宋平民百姓們的淒慘生活上的。
作為曆史上爆發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宋幾乎每年都會有活不下去的百姓們拿起木棍刀叉去求活。
大宋優待讀書人,可對百姓的盤剝卻是非常嚴重。
強乾弱枝的戰略,導致除了汴梁城之外各地的百姓生活都是非常困苦。
李清照想要看繁榮的大宋風華,絕對不僅僅隻是看汴梁城一地。
“任重而道遠啊。”
王霄歎了口氣,走進了一間包廂之中。
廂房裡有幾個文人裝束的人正在開懷暢飲,人人身邊都擺放著一杯綠茶。
“末學後進王霄,見過諸位學士。”
幾個文人打量了一番王霄,紛紛開口介紹自己。
“老夫黃庭堅。”
“老夫秦觀。”
“老夫晁補之。”
“老夫張耒。”
沒錯了,大名鼎鼎的蘇門四學士。
儒家講究等級資曆,可也提倡尊重,隻要是讀書人就算是自己人,極少會有誰以大欺小。
初次見麵互通姓名,那是應有之義。
儒家講究麵子,不可能見麵就說我是xx學士xx平章士什麼。那樣的話會被全天下的讀書人恥笑,還會被好事之徒記錄在書裡,當做奇聞趣事傳承下去。
“聽說這綠茶是小友弄出來的?”年近五十的黃庭堅好奇的端起一杯綠茶看著王霄。
“些許微末小道,讓涪翁見笑了。”
“你這小子,倒也有趣。”一旁的張耒端起茶杯讚歎“這可不是什麼微末之術。前唐的時候喝茶要加羊油,簡直俗不可耐。現在各種團茶片茶,也是風味各異,口感古怪。唯有喝了你這綠茶,卻是真正的清香撲鼻,什麼都不用加,就給人一種精神煥發的感覺。”
“不止是這些。”
秦觀跟上補充“往日裡喝茶,不是黑乎乎就是綠油油,要麼就是紅彤彤。或者各種顏色都有,讓人看的就大倒胃口。你這綠茶色澤清新,茶葉在水中載起載浮,意喻不同凡響。”
“正是如此。”晁補之也在說“這種前所未有的新茶方式如果還隻是什麼微末小道,那寫茶經的茶山禦史豈不是要氣的瞪眼。”
四位學士對王霄弄出來的綠茶評價很高,認為這是陸羽寫茶經之後茶道上最大的新發現。
“小友可曾取字?”黃庭堅看著王霄儀表堂堂,氣宇不凡。心頭頓生欣賞之意。
“學生取字子厚。”
“來來來,子厚坐下,我們一起說說你這新茶。”
這要是換個讀書人,能得到與蘇門四學士坐而論道的機會,估計能興奮的昏過去。
可王霄卻是隻能無奈的笑。
原因也很簡單。
蘇軾他們,全都是舊黨的人。
王安石變法,直接把大宋朝堂分成了新舊黨。蘇軾和在坐的這幾位都是與砸缸的光是一派的。
要是前些年還好說,舊派在高太後的支持下掌控朝堂。
可現在是元祐八年了,高太後都死了。
從明年開始哲宗就要出手大規模打擊舊派,眼前這幾位都是要流放遠方的。
“唉~~~難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