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複燕雲的不世之功,難不成就這麼沒了?開玩笑一樣。
彆的什麼都不用提,單單是天下百姓們的悠悠之口,就能把他們家先祖都給說的從棺材板裡爬出來。
與不要臉的水太涼,頭皮癢相比較。大宋的官家與士大夫們,還是要臉的。
最起碼徽宗朝之前的士大夫們,還是要臉的。
經過不停的商議,以及多次派人去王霄的府上谘詢他自己的意見。最終確定了王霄獎賞。
爵位上麵,還是沒能活著封王。
他的爵位被提升到了開國公,正式稱呼是燕郡開國公。
作為補償,趙煦特許王霄那還沒成型的兒子可以繼承一代爵位。
實際上王霄本身對於封王並沒有太過熱切的追求。
直接封了王爵的話,基本上就意味著他可以就此淡出朝堂了。
如果隻是開國公,那這就是相公們的標配。
物質上的獎勵沒什麼好說的。銅錢交子,黃金白銀,綾羅綢緞,古玩字畫,美酒器皿什麼的一大堆。
而職務方麵,趙煦的第一個兒子趙茂,這才幾歲大就已經拜領了開封府尹。
趙茂當然不可能處理開封府的繁雜事務,依舊是由王霄權知開封府事。
話說王霄離開汴梁城兩年多,開封府衙裡依舊是運轉流暢,沒出什麼問題。這也是本事了。
龍圖閣直學士被提升到了觀文殿大學士,這可是隻有做過相公才有資格出任的位置。
既然已經是觀文殿大學士了,那理所當然的他得再次向上提升。
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這就是王霄的實職。
開府的意思是允許開設府署,招募幕僚。一般隻有位列司徒,司馬,司空這三公的才有這資格。所以被稱呼為三司。
不過宋朝的時候對這個榮譽看的不是很重,所以基本上隻要是能被稱為相公的都有這個資格。
而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就是右相,主管中書省。位在左相之下,堪稱朝堂第二人。
為了能給王霄空出位置來,前任宰相韓忠彥不得不悲催的告病。
他之前能上位,實際上是撿了個便宜。現在讓出位置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至於接替韓忠彥的,自然是之前的右相蔡京。
理論上中書省擁有著做出最終決定的權利,而門下省則是擁有複核的權利。至於尚書省,則是負責實際工作的執行。
舉個例子就是,某個地方發生災禍了。
中書省從皇帝那裡得到了撥款二十萬貫救災的聖旨,覺得可以就同意執行。
然後這道聖旨會交到門下省去複核是否同意。
不同意的話,就要送回去重改,這就是所謂的駁回聖旨。
同意的話,就是完成複核,接下來交到尚書省去執行這件事情。
這是為了分割原本權利極大的宰相的權勢。
漢時的丞相,那可是自己提建議,自己去審核,最後自己去執行。
在資序上來說,當然是左相比右相要大。
可實際上王霄與蔡京等於是平分了尚書省。然後一個有著做決定的權利,一個手握複核權。
如果鐵了心的要互相搗亂,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趙煦對這個安排非常滿意,兩邊不和才不會架空他。
正式任命之後的王霄,第一次以右相的身份上朝,與達到了巔峰的蔡京互相道賀,喜笑顏開。
在外人的眼中,這倆人簡直就是一對好xx,恨不得天天請對方吃飯的那種。
可道賀之後轉身分開,王霄心裡想的是“你個老狐狸,看我怎麼把你攆滾蛋。”
蔡京的心中卻是想著“你個小狐狸,老夫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都多。想跟我鬥,看我怎麼收拾你。”
若是王霄知道蔡京心中所想,肯定會笑著說,你確定你吃過的鹽比我多?
終於是到了被人稱呼一聲王相公的時候。
上位之後的王霄沒急著推出自己的主張,而是先大肆提拔自己人。
像是蘇門四學士,像是李公麟,米芾他們。還有之前被王霄救治過疾病,開了養生續命方子的蘇軾,以及蘇軾的弟弟蘇轍等人都是一路上漂。
甚至就連王霄的準泰山大人李格非,也被提升為主掌經籍圖書的秘書省秘書少監。
對於王霄的這些提拔任命,趙煦是統統接受。
兩邊得力量均衡才行,否則的話起不到互相牽製的作用。
朝堂上的事情不是很著急,現在西夏沒了,大理恭順,遼國還是自己混戰之中。
金人那邊,王霄早早的就安排了大量的商隊,運送加了微量元素的烈酒食鹽等等商品過去。
相信吃喝幾年之後,金人絕對不會再有曆史上的那樣悍勇。
外部環境非常安全,王霄有的是時間慢慢折騰蔡京他們。
至於現在,王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拖拖拉拉這麼多年,直接把李清照都給拖成剩女了。
真的不能再拖下去了,所以他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迎娶自己的小師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