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錢還不夠,還得繼續積累。
哪怕是在大唐,做生意最穩定的依舊是衣食住行。
先在這方麵立下基礎,彆的事情才能慢慢的去做。
王霄挑了批豆子泡起來做豆芽,榨乾的豆渣可以做餅,可以做豆腐豆製品等等。
其實用來喂牲口最合適了,可王霄現在全家上下就他一個,誰也喂不了。
買豆,榨油,賣油。這些成了王霄每日裡的必備功課。
等到銅錢布帛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王霄就不再外賣豆油而是存了起來。
這段時間裡,長安城內外也是風雲變幻。
先是突厥人趁機殺來,一路攻打到了渭水之北。
李世民送上金帛,殺白馬立盟約,這就是渭水之盟。
當時長安城內風聲鶴唳,西市上各家商鋪都被征收了一筆稅款。王霄這裡哪怕是關著門也不行,還是交了一筆銅錢布帛。
對於心高氣傲的李世民來說,這是巨大的恥辱。
可此時大唐內憂外患,他隻能是先忍氣吞聲忍下來。不過幾年之後他就報了這個仇。
之後還有薛萬徹等原太子與齊王府部眾歸順,李承乾被立為太子等等諸事。
眾多大事件連續不斷的時候,王霄正在翻新他的酒肆。
之前破爛的桌椅都被劈了做了柴火,王霄買來木料工具,自己打造新的家具。
修砌了新的灶台,找鐵匠打造了新的生鐵鍋以及各種器具。
門簾木板全都換成新的,買來桐油漆樹的漆還有丹紅朱砂自己調配,做成漆料塗抹。
做了新的牌匾,自己寫下‘珍饈軒’掛起來。
王霄這裡隻是個臨街小鋪,當不得閣,樓這種稱呼。隻能說是個軒。
要說最具創新性的改變,自然是他打造了鐵皮箍的爐子,再做了長長的煙囪連接到外麵去出煙。
鐵皮爐子燒煤可以熱量,上麵架上一個水壺在冬日裡絕對是完美享受。
沒錯,當王霄那悶了幾個月的醬油缸可以出貨的時候,長安城這裡已經是入冬了。
這天傍晚,西市市署下值的小吏們結伴回家。路過王霄小店的時候,有人驚異的說“王家小子這裡,終於開門了。”
無論皇位上坐著的是哪個,基本上都不會有心思去動這些市坊間的微末小吏。
小吏們的待遇還算不錯,以往也常常光顧王霄的小店吃上一碗羊湯。
他這邊關門了幾個月,小吏們還是挺懷念的。
一群人招呼一聲,就想過來看看熱鬨再喝碗熱騰騰的羊湯。
來到門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珍饈軒’的牌匾。
“這匾額不錯,字寫的也漂亮。”
“牆柱都是重新上的漆,比起以前黑不溜秋的好看的多。”
“彆說這麼多了,先進去再說。”
撩開厚實的門簾,一群人呼啦啦的擠了進去。
店內一點都不昏暗,王家小子不要錢似的點了好多油燈。
之前地上凹凸不平的磚塊,已經全部被平整光滑的大青石取代。店鋪內錯落有致的擺放著幾張四角桌子,此時居然已經坐滿了人。空氣之中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食物香味。
看到王霄端著餐盤出來上菜,小吏們嚷嚷“王家小子,快給我等尋摸個地方。”
沒用王霄說話,那些過來蹭火爐閒聊的人就紛紛起身,讓出了兩張桌子給他們。
關中人還是很實在的。
王霄讓他們在這裡蹭火休閒,那他們當然不會將其當作理所當然,阻礙王霄做生意。
招呼小吏們擠擠坐下,王霄伸手指著掛在牆壁上的菜單“想吃什麼自己點。”
“咦?這一手正楷寫的好看。”
小吏們至少也是識字懂數的,否則也沒辦法在市署工作。
他們首先看到的,自然是漂亮的字體。
“黃豆芽炒腐竹,十五文。”
“韭菜炒豆腐,十八文。”
“肉末豆腐,三十文。”
“韭菜炒雞蛋,二十六文。”
“鮮蒸河魚,六十文。”
“羊湯一碗,二十六文。”
“肉夾饃一個,九文。”
“”
“這都是什麼啊?”小吏們有些不解。
王霄笑著解釋“都是本店能的菜肴,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現在還不是貞觀盛世呢。
貞觀元年的時候,關中大災,米價最高的時候高達千錢一鬥。
雖說還有大半年的時間,可現在長安城的物價也是挺高的。
這大冬天裡能有黃豆芽,韭菜什麼的可以吃,已經是很不錯了。
小吏們從未吃過炒菜,甚至聽都沒聽說過。
看看左右的客人們吃的那麼香,一個個的饞蟲都被勾了起來。
幾個人一合計,大家一起湊錢開始點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