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搓了搓手,親自下廚做菜。
吃飯的時候王霄給李世民做了一頓全羊宴。
蔥爆羊肉,孜然羊肉,手抓羊肉,紅燒羊腿,羊湯還有肉夾饃。
許多西域與中東地區的商人,沿著絲綢之路與海路,將大量的香料運送到了大唐這裡販賣。
這其中就有安息茴香,也就是孜然。
這些炒菜添加了醬油與大量的油脂,非常對李世民的胃口。
“味道不錯,真想讓你去尚食局。”
吃飽喝足的李世民扔掉手裡的羊骨頭,接過麻布擦乾淨手“你說的事若是沒成,我就送你去邊疆為軍卒們做飯。”
王霄笑著招呼人手去取了一壇醬油過來“李兄,些許小禮不成敬意。”
李世民打量了一眼“據說你在城內一斤醬油賣三十文錢,這一壇有十來斤吧?三四百文錢,你倒是挺舍得下本錢的。”
他的確是生氣了。
上次王霄送給長孫無忌十壇醬油,雖說長孫無忌轉手就將九壇送給了李世民,可那的確是王霄送出了十壇。
現在王霄已經猜出他的身份了,可卻隻送了一壇。瞧不起我啊?
“長孫家是做冶鐵生意的,說不定日後會有什麼生意上的交集。”
王霄的意思是,長孫家的生意我以後有可能用到。至於你,如果不是你的身份,一斤都彆想有。
麵對王霄赤果果的現實主義,才剛剛吃了人家一頓的李世民冷笑著說“你這莊子的租庸調得比彆家多交一些才是。”
所謂租,是國家分配每丁百畝地。然後每丁每年要繳納兩石糧食。
長安城人多地少不夠分,所以身份是工與商的一般都是減半,甚至乾脆不給分。以往王霄隻需要繳市稅就行。
不過現在王霄有了這片兩千畝地的莊園,那他就要承擔二十份的租,也就是每年上繳四十石糧食。
庸就是勞役,每年免費自帶乾糧為朝廷乾二十天的活。
比起漢時的三十天來說,唐朝這個規定算是很不錯了,起碼減少了三分之一的白乾活的時間。
勞役什麼的,對於現代人來說簡直難以想象。哪裡會有白乾活不給錢的呢,可對於古人來說,這就是誰也逃不了的命運。
想要不服徭役也可以,拿錢糧布帛來交換贖買就行。
同樣的,王霄這裡也是二十份的徭役。想要免役的話,也是二十份的錢糧布帛。
最後的調,就是繳納絹帛。
規定是絹二丈,綿三兩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不管怎麼搭配,每年滿足這個份額就行。
當然了,對於現在的王霄來說,這些絹帛也是二十份。
這些租庸調在災荒年間的時候,會獲得減免,甚至全部免除。
增加的話則是不會增加,上邊那些就是頂層天花板。
可所謂的天花板在已經坐上皇位的李世民麵前,那就成了隨時可以打破的界限。
“牛二。”
王霄舉手招呼仆役“取二十壇醬油過來,送給李大官人帶回去享用。”
李世民滿意的哼哼了兩聲。
王霄的醬油賣的不算貴,可問題在於他賣的少。
雖說莊子裡又開了一百多缸,可這些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派上用場。
現在王霄出售的是之前在西市酒肆後院安排的那二十多缸。因為數量少,自己還要大量的用,能賣出去的自然不會多。
之所以要出售,當然是為了之後大規模賣醬油打廣告了。
一天就賣兩壇二十斤,先到先得。
數量少了吸引起來好奇心,反倒是引來眾多酒肆與大家族的仆役們來排隊搶購。
那陣式,看上去與老年樂們爭搶超市免費商品的時候有的一拚。
下個月王霄會再釀一批醬油,一百多缸的樣子。
之後沒意外的話,他每個月多會釀一個批次。差不多就能滿足長安城以及周邊地區的需要。
畢竟雖然長安城是此時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城市,願意花錢買醬油的有錢人家大致消費能力也就是這麼多了。
不知不覺之間,王霄已經引領了大唐的飲食變化。
長安城內的所有大小酒肆都已經改換成了鐵鍋炒菜。
醬油與大量的豆油已經成為新的飲食標準的標配。油汪汪,上色上味的菜肴比起以往來說大受歡迎。
炒菜提前數百年走進了長安城的灶台,並且向著四麵八方傳遞。
不過這種飲食方麵的變化,對於王霄來說意義不大。
他的任務是讓大唐提前強大起來,飲食方麵的變化隻能算是點綴。
無論是任何時代裡,想要強大首先就要有著充足的人手。
而想要養活更多人,那就需要更多的糧食。
李世民離開之後,王霄轉身就投入到了至關重要的春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