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許願係統!
擊退了法正對劍閣關的攻擊,王霄也沒派人出關去追擊。
奇襲劍閣關的時候,這處極為重要的關隘內隻有不足千人的守軍駐守。
而且正好有一支向著陽平關運送糧草輜重的車隊在入關,守備方麵非常鬆懈。
王霄派人潛伏靠近突襲,一舉拿下了這座關隘,同時也繳獲了內裡存放的大量物資。
之後王霄就守在這裡,吃著益州的糧食等著益州的兵馬自行潰散。
曆史上鄧艾走陰平道的時候,蜀國早已潰爛不堪,各地守軍望風而降。
話說給劉禪洗白的,說他聰明的。怎麼沒看到他寵幸宦官欺壓忠良。甚至逼著薑維遠離漢中,導致門戶大開直到亡國的?
不過現在的話,蜀軍的戰鬥意誌還是挺高的。
駐守成都負責後方事物的法正,匆忙之間儘發青壯男子成軍,急切趕赴劍閣關這裡反撲。
法正能力不俗,可惜手中征發而來的兵馬戰鬥力極差。
而且時間緊張,如果不能短時間內攻破劍閣關,那被堵在陽平關的劉備大軍就會全部完蛋。
法正猛攻數日,死傷慘重導致潰敗,再無力攻打。
“算算時間也差不多了。”
站在城頭的王霄看向遠方的崇山峻嶺,山的那邊就是陽平關。
消息傳遞到了劉備那邊,按理說現在應該已經做出決定了。
劉備那邊現在有三個選擇。
一是北上擊破漢中的曹軍主力,奪取曹軍糧草入關中。
二是南下攻破劍閣關,返回成都獲得後勤支持。
三是向東,沿著漢水過上庸一帶去荊州。
至於往西邊進大山,然後繞路江由關南下返回成都這條路,那是肯定不會選擇的。
劉備現在手中有六七萬大軍,不是六七千。
這麼多的兵馬進了大山,每天的後勤需求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大山裡麵根本就沒有補給可言。
沒等到他們走出大山來,就已經全都餓死了。
而且王霄來突襲,那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的情況下,王霄怎麼可能會給劉備反過來打自己一個措手不及的機會。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此時王霄身處於劉備的環境,必然是選擇全軍南下,在軍糧耗儘之前來打破劍閣關。
因為從茫茫大山裡出來,肯定不會有太多的兵馬。
陽平關堅固,留下一軍堅守可以暫時抵擋漢中魏軍主力的攻擊。
全軍南下,以哀兵之勢拚死一搏,與成都過來的援軍兩麵夾擊,未必不能攻破劍閣關。
對於劉備這樣的打算,王霄表示非常理解。
畢竟比起其他的幾條路來說,這是最短,也是最容易的一條。
隻是,劍閣關可不是那麼好打的。
劍閣關位於劍門山的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
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稱劍門。
這裡是世界罕見的城牆式礫岩斷崖丹霞地貌。垂直高度近三百米,底部最窄處僅五十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關隘。
想要攻打如此天險之地,唯一的變法就是用命來填。填到箭矢器械全部用光,填到守軍全部戰死才能攻破。
至於翻越兩側三百米高的懸崖什麼的,強壯的信使可以翻過去,可幾萬大軍過不去。
“陛下,劉備的大軍來了。”
王霄想著心事的時候,經曆這番長途行軍的磨礪,已然成熟許多的楊修,上前指著北方“果然是如陛下所想,他們還是選擇了來打劍門關。”
北方的峽穀內,一條由旗幟與軍士組成的長龍蜿蜒而來。數量之多,一眼看不到儘頭。
王霄摩挲著自己生出胡須沒時間打理的下巴“把城門堵死,外麵就算是天崩地裂了,也不許出城。”
諸葛亮多謀,法正多智。
在這危急時刻,這兩人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的用計謀引誘王霄出城,然後好奪取劍閣關。
王霄不確定自己能否看穿所有的圈套,所以他乾脆選擇直接堵死城門,嚴令誰也不許出去。
任你奇謀妙計跌出,我就是不動。
蜀軍南下,來到劍閣關稍作修整,第二天一早就發動了攻擊。
大批蜀軍踩著長條石鋪成的台階,逐級而上衝向了城關。
先是迎接箭雨,到城牆下就是礌石滾木,金汁灰瓶砸下來。
這裡的地形太過陡峭,重型的攻城器械根本就運不上來。
而且關隘下非常狹窄,每次撐死隻能是一小波的軍士在攻城,其他人都隻能是在後麵看著。兵力優勢也無從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