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開大工開戍邊,天下壯丁十之七八都在服徭役。二世登基之後,窮奢極欲又開阿房宮,天底下的田地哪還有精壯耕種。原本就收不到多少糧食,而且還有可能導致民變。乾脆不收了招攬民心豈不是更好。”
壯丁的確是大都被征發了,可老弱婦孺還是在的。
這時代的老弱婦孺們可沒現代世界那樣嬌氣,都是全家一起上陣去伺候田地。
雖然辛苦雖然累,雖然精耕細作的田畝少了,糧食收獲也少了。可最起碼還能有些收貨,不至於乾脆的餓死。
為什麼陳勝吳廣區區數百人,卻是能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壯大到數十萬之眾,橫掃多郡甚至攻入了關中。那是因為胡亥趙高這種蠢貨,就連百姓手中這最後的口糧都要奪走。
大秦不讓百姓活下去,那百姓當然是要和大秦拚命了。
“主公。”張良放下酒碗說“這些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問題在於,不收賦稅糧食怎麼來。”
“不是還有官田嗎。”
此時全天下的人口數量,大致是在三千萬左右。這個數量絕對不算多,尤其是對比田畝數來說,甚至說是少的。
而且秦滅六國之後,很多無主之地都被收為官田,所以官田的麵積極大。
“項王。”範增跟上苦笑“官田的確是很大,也足夠支持軍用。可是,官田沒人耕種呐。”
秦時耕種的流程是這樣的。
春耕的時候,農民下地一遍遍的翻地,是很仔細的那種。
翻地非常幸苦非常累,讓人直不起腰來的那種。
之後是落種,一顆一顆的落。
你以為這就完了,可以安心等待秋收?
做夢呐。
之後就是精心照料小幼苗了。
首先是澆水,這可不是有水渠直接往田地裡灌水的那種。而是用肩膀去抬水,然後用葫蘆瓢一瓢一瓢的去澆水。
田地裡不隻是有糧食,還有各種雜草。
澆水的時候糧食在長,雜草也在長。所以必須一根根的蹲在田地裡拔出雜草。
還有就去去除害蟲,但凡是能吃糧食的蟲子都得弄死。
正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天亮的時候人就得在田裡了,忙到天黑才能回家。
小心翼翼的伺候到這種程度,等到秋收的時候才能有收獲。
也是因為如此,哪怕是一個壯勞力,一年撐死也就是照顧好十幾畝的田地。一家子男女老幼一起上,幾十畝就到頭了。
家中田地多的,那就乾脆直接散養。
就是拋種子進去,之後什麼都不管不顧。說不定秋收的時候還能收獲個十鬥八鬥的。
“百姓們連自己家的田都種不過來了,哪裡還有人手去種官田的。”
“簡單。”王霄對此早有應對“百姓不來種,那就讓軍士們去屯田。”
屯田,農耕時代的大殺器。
“還有,可以發布下去。百姓們幫忙種官田的,按照秋收收獲的糧食數量來減免徭役天數。”
服徭役有多可怕,全天下的百姓們都知道。
王霄是減免了賦稅,可徭役並沒有解除。種官田可以免除徭役的話,肯定有人願意啊。
至於為什麼用收獲來作為衡量,當然是為了避免不用心的忽悠了。
除了耕種之外,王霄還有彆的提高產量的辦法。
像是改進木犁,弄個曲轅犁什麼的擴大耕種麵積。像是優化肥料,讓莊稼增加產量什麼的。
這些在這個時代裡堪稱黑科技的東西,對於王霄來說不過是平平無奇。
“軍屯倒是可以。”張良想了想說“可人數太少了,不夠用啊。”
王霄現在掌握著會稽郡大部,東海郡與鄣郡一部分,外加快一半的九江郡。
這是很大的麵積了,官田數量也是極多。
單純依靠王霄手中那幾萬兵馬,根本就是種不過來。
“那就隻有招兵了。”範增跟著說“不過現在糧草不多,招兵太多的話就不夠吃了。”
這就像是一個循環。兵多了,糧草不夠吃。兵少了,官田開墾不過來。
很是讓人糾結。
王霄一臉無所謂的揮手“這有什麼困難的。找個地方狠狠弄一大筆糧食,再招兵起來不就成了。”
理的確是這個理,說的沒有錯。
可問題在於,這需要的可不是幾千或者幾萬石糧食,而是至少數十乃至上百萬石起步的糧食。
而整個大秦之中,能夠滿足這個條件的,實際上隻有兩個地方。
一個是足以讓關中所有人都吃上一年的太倉,還有一個則是負責關東六國駐軍後勤輜重,修築在滎陽東北敖山的敖倉。
這兩個存糧的基地,無論是拿下了哪一個,都能輕鬆拉起數十萬的兵馬來。
張良若有所思的看向王霄“主公是要攻敖倉?”
太倉遠在鹹陽,那沒辦法。唯一能夠考慮的,就隻能是敖倉了。
“沒錯。”
王霄單手扶著乾坤宇宙鋒“修整的差不多了,出兵敖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