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擅於察言觀色的李斯當即上前一步,小聲笑著“修曆乃是名傳千古的盛事。臣雖然是治法家,可對陰陽家也是略有研究。”
王霄擺擺手“知道了,你就掛個名字好了。去把天下間有點名氣的陰陽家都給找來。”
臉上的笑容都快裝不下的李斯,重重應聲“喏!”
到了他們這個位置,求名就成了最大的追求。
修曆法這種事情,那是真的名傳千古的好事。對於李斯來說,這肯定是要參合一腳的。
秦國要修曆法的消息傳出,天下間的陰陽家們都是爭先恐後的趕了過來。
他們就是吃這碗飯的,好不容易逮到一個大工程,當然是不能放過。
不過這些陰陽家們,王霄是一個都不認識。或者說,一個出名的都沒有。
出名的陰陽家很多,從擅長奇門遁甲的薑子牙,到發明了後天八卦,同時還是周易創始人的周文王。
從教育先鋒鬼穀子,到搞出五行之說的鄒衍。
再到東方朔,焦延壽,諸葛亮,李淳風,陳摶,劉伯溫等等都是。
可現在鄒衍死了,上下前後居然找不到一個出名的陰陽家了。
把這麼大的榮譽留給那些無名之輩,王霄是一萬個不願意。
可給李斯這樣混名聲,王霄更是不舍得。
最後無可奈何之下,王霄隻能是自己收下了這份偌大的名聲。他自己掛名修曆法。
“此次大秦修曆,改周曆為夏曆。月升月落繞大地一周為一月,以朔望月為基。春一月為正月,就是乾支曆的建寅之月”
“置閏月以使平均曆年為一個回歸年,並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
“”
說是夏曆,實際上使用了大量的陽曆成分,本質上隻是用了夏正而已。
這份曆法,王霄是完全按照現代世界的陰曆來的。
可以說是最為符合季節變換,符合自然界定律的曆法。
王霄有信心,讓這套曆法永久的流傳下去。
想要讓彆人承認你的好,除了利益之外就是你足夠強大,強大到彆人不得不接受的程度。
利益肯定有,二十四節氣外加均衡的日月分布,完善的月盈月虧,潮汐變幻。這些東西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強勢的話,不僅僅是關東諸國,日後還要推行整個世界。
定下一路向西的國策,朗基努斯之槍就再無出現的機會。
王霄可不僅僅是掛名,基本上所有的重要點都是他的,那些陰陽家們,頂多就是填補上細節。
他最不耐煩的就是這種文案工作,寫完之後就直接把所有的事情都扔給了陰陽家們,再由李斯負責把關。他自己則是帶著蒙家兄弟,策馬去視察即將完工的鄭國渠。
修了十年的鄭國渠,終於是到了完工的階段。
這條水渠修成之後,可以灌溉超過四萬頃的土地。這個時候一頃是五十畝地,那就是二百萬畝。
史書記載,一畝地可以收一鐘糧食。折算公斤是100公斤。
二百萬畝乘以一百公斤,那就是一年收兩億公斤的糧食。
如果再加上王霄新的化肥堆積發酵方式,可以提高一成左右收成的話,那又會多出兩千萬公斤來。
一年多出如此之多的糧食來,那大秦真的是想打誰就打誰。
這年頭,一個士兵出征作戰。無論是甲士還是壯丁,一個月最低四十五公斤的糧食支出。
在現代人看來,一天三斤糧食,那是要撐死的節奏。
可這個時代缺乏油水脂肪以及各種瓜果蔬菜的補充,隻能是依靠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來抵充身體的消耗。
所以說,如果有誰哪天被係統看上,有了來回穿越不同曆史時間的機會。看到有人捧著比腦袋還要大的碗,蹲在門檻上呼嚕嚕的扒拉著米飯胡吃海塞,千萬彆去大驚小怪。
一頓吃個一兩斤,那都是正常操作。
秦國的農稅是泰半之稅,也就說為收成的一半。
至於十二稅一什麼的,那是商稅,為了促進商業發展才弄的那麼低。畢竟秦國缺少很多關東六國的商品。
而礦山什麼的,都是屬於大王的,自然也就不用收稅。
這麼看起來,好像做商人什麼的要比做農民更加合適。畢竟稅收方麵差距太大了。
可實際上的現實卻是,隻要是征發徭役,做城旦的時候,都是優先選擇罪犯,贅婿,商人什麼的來。
那些穿越到古代做贅婿的,可千萬彆去要服徭役的時代。那是真的有事情就先找你。
商人的地位低下,這是一直以來都有的事情。
大秦的稅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口賦,也就是俗稱的人頭稅。
都說秦國的時候苛政猛於虎,這嚴重影響到社會公平與財富分配的人頭稅,就是最重要一個原因。
而實際上呢,戰國七雄都收人頭稅,這玩意也不是秦國創造的。隻不過是秦國最後統一了天下還繼續收,自然是被釘在了靶子上。
稅為糧,賦為錢。
人頭稅名叫稅,實際上是賦。就是朝廷直接向百姓收錢聚財。
大秦不但收的數量多,而且次數也多。有時候一年能收個十幾次。
這種程度的剝削之下,始皇帝死後天下皆反也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