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許願係統!
對於三韓來說,能從窮鄉僻壤來到中原,這就是做夢都沒有的好事。
至於是來做工做仆,真沒多少人在乎。
他們本質上隻是原始部落聯合,能從部落時代進入鐵器時代,這還有什麼好書的。
箕子朝鮮的太子,失魂落魄的帶著國書回去了。
因為王霄不接受藩屬,隻要郡縣。所以李信很快就會帶領數萬大軍殺往箕子朝鮮。
之所以沒派出更多的兵馬,主要原因在於交通後勤條件太差。沒辦法支持太多的人進行遠征。
雖然規劃的五橫五縱秦直道之中,是有通往遼東朝鮮半島直達大海邊緣的一條路,可現在還沒開始建設。
王霄並不在意那邊的戰鬥,箕子朝鮮根本就不可能對抗強大的秦軍。
事實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樣,春耕之後大軍出發,沿著燕國的遼東道路進抵箕子朝鮮。
之後根本就沒有經曆幾場像樣的作戰,輕輕鬆鬆的就抵達了箕子朝鮮的國都城下。
這邊李信還在做著攻打城池的準備,那邊城裡親華夏的勢力,就直接拿下了全城。
之後就是開門放秦軍入城,立國近千年的箕子朝鮮,就這麼無聲無息的悄然淹沒在了曆史的塵埃之中。
那邊的戰事,王霄並沒有太過於關注。
之所以後世的時候那片區域總是出現能戰的勢力,並非是那邊太強了,而是中原鐵血之氣逐漸衰弱之後,對比出來顯得那邊強大。
若是金兵,後金兵所麵對的不是宋朝百工兵,明朝乞丐兵。而是大秦銳士,強漢羽林,大唐鐵騎。早就被打的媽都認不識。
那邊的青壯,開始大規模的被送往大秦的各處工地,還有礦山之中做工。
他們的待遇比起草原上的戰俘來說,還是要更好一些的。
最起碼不會動輒挨鞭子,吃飯也能吃飽,薪水雖然微薄可至少還有。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工地和礦山的工作是有期限的。做滿十年,就能真正獲得入住華夏的資格。不像是草原上的那些人,那是勞作到死的節奏。
當然了,以這個時代的勞動強度和後勤支持來說,能堅持十年的,那身體素質估計得是州長的級彆才行。
除此之外,王霄還對這邊所有的部落都開出了賞格。
讓他們去更北邊抓捕野人,也就是扶餘人鮮卑人東胡人什麼的。
草原上的部落實在是太多,甚至有些都未曾被世人所知,就已經悄然湮滅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不過在王霄看來,無論是哪個部落都不重要,隻要能在鞭子之下乾活就行。
所以動輒花錢花糧食花布帛花鐵鍋,買來大量的草原蠻族。
累死人的工地,以及需要人命去填的礦山都交給蠻族去做了,大秦的百姓在做什麼?
除了當兵打仗之外,大秦人要麼是在開墾良田,要麼是在桑基魚塘,要麼在讀書習字,要麼在經商做工,要麼是在工坊做事。
當然了,因為王霄大度的免除了大量的賦稅,尤其是攤丁入畝和永不加賦,直接導致生孩子的勢頭瘋長。
曆史上這兩項被提出來執行的時候,華夏的人口從一萬萬暴漲到了四萬萬,這可不是因為紅薯。
人多力量大,孩子越多,能分到的田地收獲的糧食也就越多。
而且現在不再收人頭稅了,那還不可勁的生啊。
一大波嬰兒潮的到來,讓王霄明白自己需要未雨綢繆了。
人口爆炸的結果就是對土地需求的大規模增加。
簡單說就是,王霄需要弄到更多的土地,來養活更多的人口。
整個北線,都在大規模的各種手段抓捕草原上的人來做工。蒙恬的兵馬數次出擊,已經是徹底打通了前往西域的河西走廊。
酈食其信心滿滿的帶著使節團隊出發,去往西域宣揚大秦的強大。順路做個間諜,詳細收集西域各國的情報。
在南邊,王賁,楊端和,辛勝等人輪番發兵,一次接一次的攻打南邊的百越,不斷的壓迫他們的生存空間。
與曆史上數十萬大軍直接殺過去不同,這次王霄用的是穩妥戰術。
出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掩護大規模的南下修路。
路修到哪兒,軍屯就建設到哪兒,大軍就打到哪兒。
等到路修到了儘頭,一切的一切也就將徹底結束。
在這種河道縱橫,湖泊密布,各種豺狼虎豹,蚊蟲毒蛇成群結隊的地方修路,損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通常情況下,修個一百裡,至少倒下一半的修路人手。
這才是王霄大規模用蠻族來代替自己人的主要原因。
如此慘烈的損失,他可承受不起。
大批移民跟著築路隊行動,他接受軍隊的保護。
沿著道路排開,遇上合適的地方就修建城寨。然後一把火燒掉林木荊棘荒草,再挖溝排掉積水,清理乾淨沼澤湖泊,留下的就是能種糧食的田地。
說到開荒種地,這可是咱們華夏的種族技能。
百越要麼被打敗,要麼受不了山林的苦主動出來投降,要麼是被大秦用糧食布帛食鹽鐵鍋等等誘惑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