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許願係統!
秦漢時代裡,文臣武將們的最高追求,那就是封侯了。
當然,王莽那樣心懷大誌的穿越者不算。
想要封侯有三條路可以走。
第一個就是皇帝的寵信。皇帝看重你,哪怕你是你趕馬車趕的好,皇帝都能給你封個侯。
第二個就是外戚,皇後的父兄基本上都能封侯。
第三個就是靠自己,憑借自己的本事立下不世功勳,憑借功勳封侯。
現在的話,王霄的確是有寵臣,可他的寵臣那都是有本事的,都是靠自己博取爵位。
至於外戚,王霄到現在都沒有立皇後,根本就沒有外戚一說。
對於大秦的臣子們來說,想要出人頭地,那就得靠自己。
王霄用郡縣取代了分封,所謂的爵位在實際利益方麵,依靠的是食邑上的稅收收入。
除了麵子之外,就是不同爵位所對應的權勢。
陳平為王霄所看重,年紀輕輕的就做到天下第一縣的縣令。而且他本身也是有本事,把鹹陽城治理的井井有條,一點都不比前任的張良甘羅他們差。
可今天看到曾經一起考國考,一起住工坊的酈食其,出使一趟西域回來就封侯了。他的心態也是跟著蹦了。
就像是上學的時候同班同學,還是一起做最後一排,考試的時候分列倒數第一第二的好朋友。一轉眼居然考上了水木清華,而自己卻是在工地上搬磚。
這種心態上的轉變,瞬間就讓陳平想要掀桌子。
雖然依靠自己的強烈意誌壓製住了,可接下來的整頓飯的時間裡,他都是渾渾噩噩不記得自己說了什麼,也沒聽到酈食其說了什麼。
等回到了皇帝賞賜的宅院裡,在新羅婢的服侍下洗臉淨手,這才逐漸回過神來。
一把推開遞上毛巾的新羅婢,陳平就連來喊他吃飯的嫂嫂都沒有搭理,飛步跑進了自己的書房,拿起紙筆就開始寫寫畫畫起來。
彆誤會,他不是在寫辭職信,而是受到刺激之後一心想要建功立業。
現在的話,鹹陽城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又一次的國考。
自從幾年前王霄通過國考,大肆招募了一大批人填充各地官府之後,人才匱乏的局麵的確是得到了緩解。
可這些年大秦一直在擴張,從東北方向新近設置的樂浪四郡,到河西走廊那邊的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南邊同樣進展順利,百越一退再退的被拿下了大量的土地,又增加了閩中郡等新的郡縣。
地盤的擴充,人口的增加。也就意味著王霄這裡需要派出去更多的人才進行管理。
雖然已經開始建設安排縣郡國三級教育體係。可時間太短,招募進去的學子們,還沒到大規模畢業的時候。
所以王霄再次發布征召令,第二次征召全天下的學子們來為官做吏。
大量的學子聚集鹹陽城,而且考試的安排也是由鹹陽縣負責。那陳平此時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這個。
他知道王霄對這事情很看重,所以全心全意的想要做好,給皇帝看看自己的本事。
受到刺激的陳平非常努力,甚至就連尊敬的兄長來喊他吃飯都沒去。
封侯這種事情,他也想的。
第二次的國考,規模比起第一次來說更是大了許多。
一方麵是因為這些年來天下太平,在沒有了之前數百年的不斷混戰。安寧的環境下自然是有了更多的人可以學習隻是。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之前那次國考之中,很多人表現出色已經混出了頭,做到郡守的人都有。
而像是酈食其這樣封侯的,更是讓無數人紅了眼睛。
有了參照有了目標,自然而然的就刺激到了所有人。
至於絕大部分參加上一次國考的學子,此時還在各處縣衙裡做刀筆吏什麼的,所有人都是下意識的忽略。
誰都認為自己是最好,肯定能做到酈食其和陳平那樣的地位。
而且有小道消息流傳,說是等到縣郡國三級教學體開始大規模出學子,那就不會再有國考這種事情了。以後所有的官吏,都將是從這其中來挑選。
這種傳言,無論信與不信,都會認真對待。
所以這次國考的規模比上次更大,來的學子仿佛是要填滿鹹陽城。
這次的選拔人才,王霄就沒有上次那樣關注了。
具體的事情,都交給了再次升官做了左丞相的李斯,還有升職做了廷尉的韓非師兄弟來負責。
很明顯,這次偏法家的學子必然會得到優待。
當然,這也是王霄所認可的。
法家為主的基調,這是絕對不能改變的。至於講究仁慈的那些,王霄都把他們送去四野八荒與野人為伴去了。
幾個月之後,趙嘉與李牧一起,從代地來到了鹹陽城請罪。
不來也不行,那麼多人都指著他們活呢。
代地兵不足十萬,四周全部都在秦軍的控製之中。商道一封,彆說食鹽了,就連糧食都不夠吃,布帛都不夠做衣服。
民貧地瘠的,又要如何與強大自己百倍的大秦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