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海裡有著無數的大魚,尤其是鯨魚那種動輒數十萬斤的巨魚,絕對是最好的副食品來源。
所以海邊的人,為了緩解對於副食品的渴求,主動將手伸向了大海。
這是好事情,船隻會越造越大,越造越好。而坐船的人,也會越行越遠,終有一天會找到新的島嶼與大陸。
而此時的重點方向在於西邊。
西域那邊的人口數量已經高達數百萬,其中大部分都是渴望能擁有自己功業的年輕人。
因為孩子生的太多,之前家中的田地已經不夠分了。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在沒有什麼比田地更加重要的東西了。
想要田地,要麼就是花費巨資去買,要麼就是打仗的時候立下戰功,然後得到田地獎賞。
現在大秦國內的人口暴漲,開墾出來的田地更是價格一路走高。想要買田,那是真的要耗費巨資。
對於眾多精力旺盛的小年輕們來說,他們更加願意用刀與箭為自己賺來田宅。
現在已經不是之前戰火不斷的戰國時代了。
多年的和平下來,早就沒了國家分發媳婦的這種好事兒。
想要娶媳婦,那就得花錢。
現在基本上一家都是好多個孩子,再加上重男輕女的現象,想要娶媳婦那叫一個困難。
所以,無論是民間還是軍中,都開始湧起風潮要求打仗。
王霄同意了,準備了二十年的西征再次開啟大幕。
許多朝代裡,二十年的時間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於變的更差了。
可在大秦這裡,二十年的時間不但人口暴漲數倍,經濟得到巨大的發展,交通道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甚至是,原始的科技研發與工坊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現在的秦國銳士,甲胄更加堅固,兵器更加精良,物資補給更豐富,對於戰功的渴望也是更加強大。
秦王政五十年夏,秦國大將軍章邯,親率十萬精銳打穿了開伯爾山口,殺入富饒到讓人難以置信的身毒。
滅其國,奉其金為皇帝賀登基五十年之大禮。
身毒就是古印度,這裡曾經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隻不過真正的古印度早已經在將近兩千年前就已經被覆滅。
沒錯,在這公元前二百年的時代裡,還要再往前兩千年。
由蔥嶺以及更北之地的雅利安人,也是通過開伯爾山口南下,占據了這片土地。
曆史上的多次進入印度,除了英格蘭人是走海路之外,其他人都是走的開伯爾山口。
這要是換做華夏的話,早在這兒修建長城要塞了,可曆代的印度人都沒有這個概念,所以一遍又一遍的被侵入。
章邯的大軍打垮了當地人,並且將海量的戰俘送往各處礦山工地,極大的緩解了因為草原蠻族的消失而緊缺的用工荒。
除此之外,這裡還發現了大量的金礦,鐵礦等等。
對於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的華夏來說,這些東西都是在當地立足的根本。
王霄安排儒家西進,對當地的原住民進行感化,讓他們熱衷於讀聖賢書,以及接受鄉村族老製度。
比起黃金鐵礦什麼的,最大的收獲是這片大地上那幾乎無邊無際的適宜耕種的良田。
後世印度的耕地高達一點五億公頃以上。
哪怕現在的開發隻有三分之一,也足以支持整個大秦的百姓在這裡生活了。
移民,不斷的移民來這裡開墾田地。
大秦的繁榮富強,再上一個巨大的台階。
十年之間,數百萬的華夏人來到這裡,可他們近乎於跑馬圈地般的開發,對比起當地的總數來說,依舊是微不足道。
印度這兒,實在是太富裕了。
這片土地是如此的富裕,富裕到了王霄都親自西巡,花費三年的時間在這裡走了一遍。
如此富饒的土地,對於華夏來說,足夠享受千年紅利。
再加上北邊逐步移民占據的草原和北海之地,南邊茂密的森林,東邊數之不儘的海產以及眾多海島。
王霄感覺自己已經做的夠多的了。
他開始逐步放權,由扶蘇監國。而王霄自己,則是東南西北的滿天下轉悠。
大秦已經走上了正途,不斷的向外蠶食擴張。在王霄手繪的天下圖的指引下,或許會花費許多年的功夫,可最終必然將會踏足世間所有的角落。
秦王政七十年,王霄回到鹹陽城,參加了扶蘇的葬禮,之後將監國重任交給了扶蘇的兒子。
在阿房宮略作停留,過了個年之後,就再次啟程巡遊天下。
鹹陽城已經沒有什麼好留戀的了。
熟悉的人都已經故去,熟悉的地方也已經被拆掉重建。
之前王霄回來的時候,甚至差點認不出這裡的樣子。
王霄上了華山居住,朝觀雲海,夜暮晚霞。
哪怕他住在山上,常年沒有消息傳出來,可全天下的百姓們,依舊是將他視為神明一般的存在。
秦王政八十七年,年節。
眾多宗室子弟與文武百官,勳貴大臣們頂風冒雪的上了華山,來為皇帝慶賀百年誕辰。
眾人來到半山腰的時候,親眼看到仙風道骨的皇帝,邁步走下山崖,臨空虛度消失在了無儘的雲海之中。
後世史書記載,始皇帝百年壽誕之時,羽化登仙。
從此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