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裡,城牆技術進化到了石塊,黏土等等材料。
並且出現了甕城,箭垛,女牆等等附屬設施。
再到了漢朝時期,城牆進一步的進化到了更加高大,用磚石建造。
高度方麵,也是一直在不斷的升高。
漢朝的時候,普通城池的城牆大致都有四五米以上。
當然,所有的這些技術都不是普遍性的。
像是國都那樣的,城牆高大厚實極為堅固。而普通的小縣城,甚至都是一場雨都能衝垮的土坯。
秣陵的城牆足夠堅固,可卻擋不住內應的接應。
王霄甚至都沒來得及用上投石機,就有主動投效的東吳門閥打開了城門。
“軍師,東吳人說吳侯帶著家眷去了碼頭上船。”
趙雲策馬過來,稟報孫權的下落。
雖然不恥於那些叛徒的為人,不過如此重要的情報,還是要交給軍師來處置。
“子龍,有一件事情很重要,你得知曉。”
趙雲一聽就更加認真了“請軍師示下。”
“劉豫州以信義仁義揚名天下,咱們不能破了這個戒。所以,那孫十萬不能死在咱們的手中。”
王霄向著遠處那些前來迎接王師的東吳門閥們揮手示意,嘴上卻是在囑咐趙雲“你帶著船隊和兵馬,一路追下去。他跑到哪裡,你就追到哪裡。等到他無路可逃了,跑進了百越之地,又或者是去投靠曹操,那你就放他們走。”
趙雲的智商足夠,略一思索就明白了王霄的意思“領命。”
等到趙子龍領兵離開,去追擊孫權之後,王霄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臉,擠出職業化的笑容,邁步上前去迎接那些二五仔們。
雖然瞧不起這些人,也不需要他們的幫忙。
可時代背景之下,他卻是得笑臉相迎。因為這是時代的束縛。
“再有願望的時候,能挑選一些平凡點的嗎?整日裡操心家國大事,我也是心累。”
王霄對許願係統抱怨著,整天都是些家國天下的大事件,王霄也是心累。長時間跟這些無恥之徒們打交道,會影響到他的君子之風。
一如既往的,許願係統裝作什麼都沒有聽到。
不過王霄知道它肯定聽進去了,這是一個善於聽從建議的係統。
王霄坐鎮秣陵,分派兵馬大將四處出擊,平定各處郡縣的豪強們。
他帶來的兵馬實際上並不算多,區區三四萬人馬,在偌大的江東就是灑灑水了。
不說東吳分散在各處的兵馬,單單是各處郡縣豪強門閥的私兵,就比這多的多。
可分兵之後的結果,卻是讓人大吃一驚。
各路兵馬勢如破竹,輕鬆擊敗了各地豪強。
至於原因,首先是由那些陣前叛逃,打開了秣陵城門,投靠了劉備集團的門閥世家打頭陣。打仗的時候都是他們先上場。
其次就是地方豪強看似強大,可主力卻是被抓捕的百姓。現在解救他們,還給他們報仇外加分田地的劉備集團來了,當然是倒戈相迎了。
東吳的百姓苦啊,被直接宣布成了百越人,從官方層麵上被取消了身份資格。
這些年來,那是真的受夠了各種欺淩,活的生不如死。
現在一朝翻身做主人,各地的豪強門閥就慘了。
對於這些,王霄表示自己無能為力。畢竟實力有限,沒辦法阻止以百萬為單位計算的百姓們。
他隻能是讓派出去的兵馬,在事後收拾殘局。再給百姓們分發田地什麼的。
田地到手,寫下了地契。
農具種子糧食牲畜,各種生產資料送到了家中。
當這些事情做完之後,當地的百姓們就成了劉備集團的堅強擁護者。
他們都很清楚,如果劉備集團完蛋了,那他們就得回到往日裡的那種生不如死生活之中去。
或許一兩代之後的後人們,會把一切都看成理所當然。
可對於這些當代親身經曆過往日悲慘,以及現在獲得希望的這代人來說,他們懂得應該守護什麼。
所以,當王霄派出的兵馬愈發深入東吳領地的時候,他們身邊的人卻是越來越多。都是些主動拿著兵器追誰的當地人。
在王霄看來,這次的任務世界雖然還沒有結束,可大致上的走向已經被確定了。
打豪強,分田地的策略,使得劉備集團得到了全天下絕大多數人的鼎立支持。
是那種寧願自帶乾糧,也要把劉氏集團推上位的鼎立支持。
再配上王霄的科技突破,無論是打仗還是民生,都屬於橫推的程度。
在王霄的竭力推動下,大勢已經成型,再沒人可以阻擋。哪怕是劉備自己都不行,因為支持他的這些百姓們,會把他給撕碎,再推一個願意繼續下去的主公。
劉備匡扶漢室,隻剩下了時間問題。
他等著獻帝禪讓,也隻剩下了時間問題。
既然已經上了正軌,王霄也可以抽出時間來做些私人的事情。
例如,去探望自己好兄弟周瑜的遺孀什麼的。
這天,王霄來到周府吊唁周瑜。
“嫂嫂,節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