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沒辦法,自從他上位之後,大明與後金連年交戰,那真的是割肉刮骨一樣的輸家底。
好不容易看到這麼大勝一次,情緒激蕩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就一直等著王霄,等了半個月才算是把他給等了回來。
崇尚節儉的崇禎皇帝,也是難得的奢侈,連開了三天的大宴為王霄接風洗塵。
然後又有好消息傳來,去救援開封府的孫傳庭,成功擊潰了李自成的大軍,解救了開封府的危局。
連番而來的好消息,甚至讓崇禎皇帝都有些失控。
在這之後,王霄主要就是在自己的府邸裡教授女徒弟,然後就是北直隸各處跑。哪裡旱災嚴重就去哪兒呼風喚雨。
不知不覺間,時間就來到了崇禎十六年。
北直隸這邊,崇禎皇帝接受王霄的建議,執行軍屯與免稅免徭役。
軍屯是為了收獲糧食,安穩軍心。免稅免徭役則是針對民心,從根源上鏟除稅吏與下邊的衙門坑害百姓的事情。
至於缺錢維持朝廷運轉什麼的,崇禎皇帝已經習慣於對大頭巾們下手。
甚至於,已經從當朝的大臣勳貴們,向著各地的縉紳動手。
財貨充公,田地宅院則是分發給各地百姓做軍屯。
在王霄看來,這或許就是即將滅亡的末世大明,唯一的救命稻草。
用皇帝的名義,徹底砸碎曾經的一切條條框框。把那些身份高貴的縉紳大頭巾們,徹底踩死在腳下。
反正他們除了坑大明之外毫無用處,已經被王霄洗腦的崇禎皇帝,直接就是視大頭巾如仇寇。
至於對中原江南等地的影響什麼的,崇禎皇帝接受王霄的意見,反正都是不聽話的地方,乾脆就當做全特麼的丟掉了。
按照二百年前朱棣的套路,自己砸自己的鍋,自己砸自己的碗。徹徹底底的重打一遍天下。
崇禎皇帝其實挺好忽悠的,袁嘟嘟就曾經把崇禎皇帝給忽悠的暈頭轉向。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看書領現金紅包!
以他之前所陷入的絕境,再加上王霄展現神跡,施展的無雙口才忽悠。被王霄徹底說動,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崇禎皇帝現在,就是乾脆當作江南中原等地已經被放棄,想要學著朱棣再打一遍天下。
等到孫傳庭帶著新軍回到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就下明旨於天下各處,正式表態從今往後大明宗室全部失去祿米發放,也不再有爵位繼承與發放的說法。
旨意裡同時還表明了,曾經的囚禁宗室的政策也被取消,宗室子弟想要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
雖說這麼一來,很有一部分家道中落的宗室子弟會饑寒交迫。
可樹乾都爛了,為了不至於爛到樹根去,隻能是一刀切了。
這麼一來,就極大的減輕了各地供養宗室子弟的開支。
畢竟大明此時的宗室子弟高達上百萬之多,每個月的開支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再特麼的支付下去,就真的隻能是國破之後一起完蛋。
至於如此做事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各地藩王自立又或者被擁立什麼的,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在王霄的忽悠下,崇禎皇帝連黃河以南都可以當作完全失去來看待,加上那些王爺宗室們,也不過是增加了推翻一切徹底從來的難度而已。
原本正在追擊李自成的孫傳庭,之所以被緊急召回,是為了應對後金又一次的大戰。
隻從數月之前,王霄在後金剛剛破關的時候,就斬殺阿巴泰等人,使得後金兵馬潰逃之後。氣的吐血的皇太極,就鼓起最後的生命力,召集一切能夠動員的力量,再次發動了一場大戰。
這次皇太極的目標,直接就定在了山海關。
他之所以如此急切的想要開打大戰,是因為要維護後金對大明的心理優勢。
後金才多少點人馬,大明是他們的幾百倍。
如果通過無數次血戰還來的威名被打破,那他們就將徹底完蛋。
因為大明不害怕他們的話,就會拚死抵抗。
隻要抵抗了,就會出現傷亡。以大明的人口數量來說,爆發激烈抵抗之後就彆入關了,入關就是被耗死的節奏。
可不入關的話,以如今詭異的氣候導致的糧食減產,根本無法養活他們那麼多人。
搶不了大明就隻能是去搶蒙古人,可蒙古人比他們還窮。
最後的結果,那就是必須要維持住他們的名頭,這才是皇太極不惜一切代價再打一場的原因所在。
孫傳庭在中原和李自成大戰的時候,招攬了不少的人馬。
都是有家室的,沒家室的一概不要。
這些人帶回來之後,直接就在北直隸這裡分發田地,安置家眷,讓他們可以安心的去打仗。
再從北直隸招募一批良家子,孫傳庭的部下已經有四五萬人馬。
北直隸各地的駐軍收攏一番,再加上關寧軍。小十萬人馬還是能拉起來的。
王霄對於這些所謂的友軍那是嗤之以鼻。
因為現在的明軍,早已經不是十多年前的明軍。
陣前轉進,拋棄隊友才是他們最為擅長的事情。
他決定跟著孫傳庭的大軍一起出發去山海關,徹底解決後金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