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有些誠惶誠恐,小心翼翼的找了個地方坐下。
實際上自從接受梁王將軍印之後,身邊就已經有人告知他自己錯在了什麼地方。
所以李廣從那之後,麵對天子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再被坑一次。
“在長安城的生活,感覺如何?”
“回陛下話,臣在長安過的很好,隻是更想回邊關去和匈奴人打仗。”
王霄微微一笑說“你的心思,朕能理解。可以讓你去邊關,不過有幾件事情你得記住了。”
大喜過望的李廣連忙行禮,不過那邊王霄已經是直接說“你到了邊關,首先要想辦法收買培養一批匈奴的間諜,通過他們儘可能的了解到草原上的天氣,環境,水源,道路,部落分布,牧場等等方麵的信息。”
這是王霄針對李廣數次迷路,所給出的意見。
迷路的原因自然是不了解,既然不了解那就想辦法去了解就是了。
對於草原上的情況了解清楚,自然就不會輕易迷路。
“再有就是,你要注意對部下的訓練。我這裡有一份練兵紀要,你拿回去多看看。”
李廣練兵與嚴格的衛青不同,他更像是講究江湖義氣,上下打成一團的那種。
雖然對士氣和忠誠度有幫助,可具體到作戰,就近乎於烏合之眾了。
李廣所部戰鬥意誌不低,可戰鬥力卻是亟待提升。
“謝陛下。”
李廣很是恭敬的從王霄手中接過兵書‘早就聽說全天下的兵書都被收集在蘭台之中,今天能見到一本,真是好運。’
秦末天下大亂之後,蕭何收集各處藏書孤本藏於蘭台。
像是兵書這麼重要的東西,常人想要見上一眼都是極為困難。
而華夏古代的兵書,大都側重於戰略方麵,真正意義上的戰術兵書並不多,尤其是關乎於後勤,治軍,練兵方麵的那就更少了。
王霄這次給李廣的這本,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紀效新書。
戚少保的經驗總結出來的這本兵書,在練兵與治軍方麵有著無與倫比的作用。
像是孫子兵法之中的那些‘圍魏救趙’‘暗度陳倉’‘假道滅虢’什麼的,都是從戰略層麵上講述如何布局的。
而實際應用到應該征召什麼樣的人作為士兵,普通低級軍官應該做些什麼,如何計算糧草等物資的運輸與消耗,具體的訓練士兵的方式,軍法要如何製定與執行,如何偵查與反偵察,如何排兵布陣,行軍的時候應該如何建造軍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等等等等。
能夠詳細介紹這些東西的兵書,一般情況下都是武將世家秘不外宣,傳子不傳女的核心傳家寶。
沒有具體多年的作戰經驗,也寫不出來這些東西。
這就是在軍中立足的本錢,所以根本就不會外傳。想要得到彆人家多少代積攢下來的經驗,除非是遇上大寶臉他們家那樣的全家奇葩。
“這裡麵的東西,你可要記住不得外傳。若是讓匈奴人知道了,那就意味著以後大漢會流更多的鮮血。”
聽了王霄的話,李廣當即拍了胸脯,大聲高喊“請陛下放心,臣就是死了,也絕對不會讓其流傳出去。”
“沒那麼誇張,不過是一本書罷了。”
王霄搖了搖頭,跟著說“等到解決了匈奴,就不需要那麼麻煩,到時候會在全軍之中進行推廣,並且作為製式流傳下去。”
李廣都聽傻眼了,什麼叫做全軍推廣,什麼叫做流傳下去?
這麼好的東西,不該是敝帚自珍的嗎。作為傳家寶一代代的傳遞下去,子孫後代從小就學,長大之後入軍中輕輕鬆鬆就能有個很高的。
他很快轉念一想就明白了,王霄是天子啊,他考慮的肯定不會是子孫後代的飯碗問題。
“任命你為右北平郡守。”王霄叮囑李廣說“彆辜負了你家先祖的威名。”
這話一說,李廣的神色立馬就凝重起來。
墜了祖先的威名這種事情,在大漢這裡簡直比去死還要嚴重。
李廣也是名將之後,他的先祖是秦朝大將李信。
就是那個對始皇帝說‘給我二十萬大軍,我能滅楚的李信。’
李信當年曾滅燕國,屬於有滅國之功的大將。李廣說什麼也不敢辱沒了先人的威名。
他收起了紀效新書,恭敬的向王霄行禮告辭。
“喏。”
李廣離開之後,這次的接見總算是告一段落。
接下來,上班時間結束的王霄,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起身換掉接見大臣們的禮服,換上輕鬆的便裝來到後邊,那些漂亮的妹子們,頓時歡笑著靠了過來。
王霄可不是楓葉國來的超級渣男,靠著臉和嘴欺騙妹子。
他對待身邊的妹子們都是很好,不但從來不會拖欠她們的俸祿,而且還經常給予賞賜,讓她們送回家裡不但有裡子還有麵子。
王霄從不輕易許諾,可隻要開口應下的事情,基本上就沒有做不到的。
也正因為如此,妹子們都是千方百計的想要讓王霄開開尊口,說上一句‘冊立你為皇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