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許願係統!
當年朱元璋進占應天府的時候,詢問朱升自己該以何種戰略奪天下。
朱升給出的意見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江南這地方,用這種策略是最為合適的。
而朱元璋,也是借此成功驅逐韃虜,奪取天下。
按說老祖宗都已經打了樣了,可此時江南的這些家夥們,卻是一樣都沒有遵守。
高築牆就不用多說了,應天府的城牆那是全天下最為堅固的。
哪怕是後世鬼子也是用上了現代化的火炮才能轟開。
可如此堅固的城牆,他們根本就是不用,直接就是打開城門選擇投降。
再堅固的城牆,也擋不住人心的崩潰,完全就成了擺設。
廣積糧,在這個時代那就成了個笑話。
朱元璋時期,江南一帶的確是開發成熟的魚米之鄉。
可問題在於,二百多年來受到海貿的刺激,江南這裡原本的良田,已經逐漸轉為去耕種棉花桑樹等等經濟作物。
這些經濟作物可以賣出大量的錢財來,可卻是沒有糧食。
以往江南都是從湖廣江西等地買糧食,那句俗話怎麼說的來著‘湖廣熟,天下足。’
之前湖廣的糧食能夠滿足江南的需求,可現在湖廣也有天災,而且江北幾乎都被張獻忠給占據了。
再加上湖廣之地的百姓們,在士紳的殘酷剝削下也是民不聊生,糧食根本就不夠用。
江南各地缺糧,百姓們蜂起揭竿。
福王為了收攏民心,之前就調派存糧去賑濟災民。
當然了,按照舊大明朝廷的習慣,這些糧食經過層層伸手之後,十石糧食之中估計隻有一石能落入百姓的手中。
而且就算是這一石糧食,基本上也都是陳糧或者夾雜了各種雜質的玩意。
這樣百姓們非但沒能得到救濟,反倒是愈發怨恨江南的這個偽朝廷。
而最後一個緩稱王就更可笑了。
當地士紳們迫不及待的推福王上位,之後更是宣布崇禎是假的,所有的分田釋奴取消賤籍什麼的聖旨全都是假的。
不但失去了大義的名分,更是徹底站在了那些想要擺脫桎梏,期待著美好生活的百姓們的對立麵。
這些百姓可不僅僅指的是耕田種地的農民。
應天府裡的百工,乃至於秦淮河上的妹子,戴環保色帽子的工作人員,碼頭上抗包的苦力,城牆上守城的衛所兵,被強征起來的民夫等等都是屬於其中。
皇帝親征渡江的消息傳來,應天府裡早就亂了套。
百工們消極怠工,期盼著守軍打敗仗。
秦淮河上的妹子和工作人員,還在做著那些去照顧生意的中上層人士的思想工作。
碼頭上抗包的苦力,甚至早早的就駕船投奔王師。
衛所兵和民夫們目光詭異,不停地打量著各級軍將們。
這種情況下,單單依靠大臣勳貴士紳們,怎麼可能守得住。
曆史上韃虜南下的時候,他們就毫不猶豫的跪下了。
現在來的是正牌的皇帝,還不是孤身一人,是帶著大軍過來的皇帝。
所以最終的投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應天府的皇宮,原本是填湖而建。
這些年來因為沒有錢養護,實際上已經是破敗不堪。
福王登基之後,的確是整頓了一下,可也就是刷刷漆什麼的從外麵看著好看些。
當王霄背著手走進這座皇宮的時候,心中也是感慨不已“當年這裡新建的時候,是多麼富麗堂皇,威武霸氣。真是可惜了。”
跟著一旁的崇禎,卻沒太多的心思放在皇宮之中。
他小聲的詢問“祖爺爺,偽帝該如何處置?”
福王是被擁立的皇帝,實際上手中根本就沒有什麼權勢。
江南的大權基本上都掌握在了東林黨的手中,而這些東林黨則是以士紳為主。
這些人,也是反對投降最為激烈的。
不過福王得到了勳貴們的支持,所以才能壓製東林黨,打開城門出城請罪。
當然了,勳貴們之所以支持投降,那是因為他們很清楚的知道,手下的衛所兵和民夫壯丁們,都是密謀起事開城門接應王師。
這個時候還不懂得什麼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那就真的得全家一起上路了。
“畢竟是主動降了的。”
王霄頓住腳步“廢其爵位,送至海外孤島上做個土王就是了。”
“嗯。”崇禎也不太想對宗室下殺手,哪怕福王是偽帝。
“宗室的事情也都照此辦理。”
王霄繼續吩咐“既然廢除了所有人的賤籍,宗室這邊也一樣。以後所有宗室都去自謀生路,爵位隻有一代人。想要出人頭地,那就出海去搶地盤去。海外的世界那麼大,隨便他們去稱
王稱霸。”
宗室一向是封建王朝的固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