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王陽子的前車之鑒,所以這一次張天賜跟妙仁都沒有了試探。
他們一上來便是爆發了最激烈的碰撞。
這一刻妙仁仿佛化身為怒目金剛,一招一式間,儘顯剛猛。
而且跟道教不同的是,佛教的內勁似乎是因為深受佛法熏陶的緣故,每一次勃發的聲響都猶如梵音在嘹亮。
至於道家,屬實是流派太多,所以無法用一家之特色來概括。
不過或許這種多變,這種包容性便是道家的特性。
畢竟不管是佛教還是儒家,都隻有一種聲音。
不像道教,那真的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當然張天賜也不是第一次跟佛門的人交手了。
所以麵對妙仁的攻擊,張天賜應付起來也是遊刃有餘。
不過讓張天賜比較驚訝的是,這位妙仁住持當真是一位絕世天才。
要知道佛門武學以易筋經為總綱,並輔以七十二絕技。
總綱為修身之法,七十二絕技則是攻伐之術。
並且其中還有各種不同的內勁勃發之法。
所以總綱隻是難練,但是七十二絕技卻是不僅難練還難精。
一般的僧侶估計一輩子也就修煉一門絕技。
厲害一點的,能夠練個兩三門。
天資卓絕者,估計能練個五六門。
但是這位妙仁住持,卻是足足練了十二門!
彆問張天賜是怎麼知道的。
因為從戰鬥到現在,妙仁就已經用出了十二門絕技。
至於說這是不是他的極限,那張天賜就不清楚了。
關鍵這十二門絕技,妙仁練的那都是相當純熟。
而且這十二門絕技隱隱有著相互聯通的趨勢。
竟然是被妙仁用出了連招的感覺。
要知道在過去,張天賜並不是沒有跟妙仁切磋過。
但是之前的妙仁可是並沒有表現出這種特殊本領。
也就是說這是妙仁在他們切磋之後領悟出來的。
為此就算是張天賜也是被打的疲於應付。
最終這一套的連招,配合著納米勁武戰甲,妙仁竟然是並沒有被施展出了七重螺旋勁的張天賜給擊飛,隻是後退了幾步而已。
說實話妙仁的爆發力要比王陽子強上不少,應該足有斤。
為此就在張天賜準備繼續戰鬥的時候,妙仁卻是立馬打斷道:
“停!
不打了!”
見狀張天賜自然是有些失望的。
畢竟相比王陽子,妙仁還是給他帶來了不小的驚喜的。
當然這一方麵確實是因為妙仁最終表現出來的爆發力要強於王陽子,但是說實話強的不多。
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妙仁施展的這十二門絕技組成的連招比較有意思。
這一刻張天賜不禁在想:
要是有人能夠將七十二門絕技組合成一套連招,那這個爆發力不是要比他的九重螺旋勁還要可怕?
一想到這,張天賜便是忍不住看向了妙仁。
這一刻他兩眼放光。
為此妙仁自然是被張天賜看的心裡發毛。
於是他也不等張天賜做出回應,趕忙褪下了戰甲,然後快步離開了演武場。
隻是當他回到觀戰室的時候,王陽子也是一直在凝視著他。
這一刻他感覺道門的人腦子都有問題!
不過這一次他倒是真的誤會王陽子了,王陽子之所以一直盯著他,是因為覺得他隱藏的太好了。
畢竟他們道門跟佛教打交道的時間可不短。
但是誰都沒見過佛教有人能夠將七十二絕技當成連招來用的。
所以身為道盟盟主的王陽子自然是忍不住要猜想:
這到底是佛教隱藏的太好了,還是這是他妙仁獨一無二的天賦?
當然站在王陽子的角度來看,他更願意相信前者。
不過也有可能是兩者兼有。
也就是說,七十二絕技本就是一套連招,隻不過這套連招對修煉者的要求太高,因此千百年來,都沒有幾人能夠練成。
至於說為什麼能夠練成這套連招的妙仁竟然連罡勁都突破不了,這倒也是能夠解釋的。
因為在武學上,修身跟修術的天賦本就是不同的。
所以在佛門,有些境界高的僧侶會的七十二絕技反而沒有那些境界低的僧侶會的多。
就像是學習,學文學理都是學習,但是有的人就是適合學文,有的人就是適合學理。
當然現在像妙仁這樣修煉這麼多門七十二絕技的僧侶真的不多了,倒不是說難的問題,而是因為現在的武者有著更好的內勁勃發之技。
也就是螺旋勁!
相比學習那麼多的古法,螺旋勁更加簡單粗暴。
單論爆發以及穿透力,螺旋勁絕對是超越諸多古法的。
而且還不用分心,隻需要一心專研螺旋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