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魚踩著泥馬下了灘塗地。
泥馬又被稱作“海上自行車”,在擔擔島這裡,凡是有在灘塗上討生活的,家裡一般都會備一架。
而他家由於養殖海蠣子,泥馬比彆人家的大,看上去就跟一條小船似的,且帶有兩三個用來裝海鮮,運東西的格子。
太久沒使這玩意,饒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李多魚將泥馬滑到海蠣養殖地也出了一身汗。
0年代,海蠣子的養殖技術還非常落後,有投石法和立柱法兩種。
投石法,就是將海蠣子幼苗用水泥固定在石塊上,然後丟到海裡,任其自行生長。
這方養殖方法比較佛係,但壞苗率高,且泥巴一旦覆蓋石塊和海蠣子的話,就會全軍覆沒。
立柱法,是當下流行的養殖方式,是在沉石法的基礎上演變起來的,在灘塗上插上水泥柱,然後把苗子固定在水泥柱上。
這樣養殖比較好打理,海蠣子也不容易遭受天敵的襲擊。
哪怕到後世,養殖技術很完善時,仍有不少老漁民會用立柱法養海蠣子。
但缺點同樣也有很多,柱子插在灘塗上,潮汐的湧動經常會讓柱子倒掉或者傾斜,這時就需要人工去扶正。
來到海蠣子養殖地後。
李多魚開始乾活,他先扶正有些東倒西歪的水泥柱,將在一隻正在偷吃海蠣子的海螺抓起來,丟到泥馬上。
對海蠣子養殖戶來說,並不是把它養活這麼簡單,還得防範海蠣子的各種天敵,比如最愛吃海蠣子的海螺,還有各種蟹類。
而除了防範天敵外,還得清理各種競爭者和寄生者,如喜歡跟海蠣子搶生存空間的海虹和最喜歡附著在蠣殼上的藤壺。
在這個年代,搞養殖要比捕魚的還要辛苦,這也是沒多少人願意搞養殖的原因。
李多魚敲掉了些附著在石柱上的小海虹,這才開始敲海蠣子。
在這個年代,由於還沒經過生物基因科技的洗禮,海蠣子長得都挺隨緣的,個頭也不是很大,更沒有後世的什麼二倍體、三倍體一說。
李多魚在一根石柱上敲了些個頭比較大的海蠣子,隨後轉戰到下一根,繼續重複之前的那道工序。
炎炎的烈日下。
李多魚敲個二三十斤,就累的夠嗆。
一旁觀看的老李卻很是驚訝,本以為老四肯定一頓亂敲,隨便裝個兩百斤敷衍了事。
他都想好台詞,準備好好教育下這個兒子,讓他放棄養海帶的念頭。
沒想做事比他還要細。
連扶柱子,抓海螺,清理藤壺和海虹這種細節,都做的很到位。
且敲海蠣子也不是亂敲,而是挑大的海蠣子敲。
這讓他把提前準備好的台詞,硬生生吞了回去,可想了半天,也憋不出一句好話來:
“手腳這麼慢,等會漲潮了,你哪裡敲得到兩百斤,你來推車,換我來敲。”
麵對老李的“嫌棄”。
李多魚咧嘴笑著,他早知道這老頭是個口是心非的家夥,按陳慧英的話來講,明明心裡想誇你,卻“狗嘴吐不出象牙”。
再說今天是大潮。
這海水剛退的,哪那麼快漲上來。
父子倆齊上陣,原本要敲兩三個小時的海蠣子,不到一小時就給他們敲完了。
老李坐在岸邊,包了根卷煙後,問道:“要不要來根。”
全身都是汗的李多魚,搖頭道:“不抽了,曉英懷孕了,對孩子不好。”
“啥時候變得這麼乖的”
“原本就很乖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