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下午兩點左右。
潮水差不多到達最高點,李多魚開著舢板船,帶著小舅陳冬青,前往下網的海域。
到了地方後。
李多魚帶上了手套,先把那個插著小紅旗的浮標撈了起來。
這些浮標是用來提醒路過的漁船,這裡有漁網的,不過放的都是些沉底的粘網,倒也不擔心被漁船的螺旋槳卷到。
要是放浮網的話,漁民若不在附近海域看的話,一旦動力漁船誤入放網區域,螺旋槳很容易掛到漁網。
小漁船倒還好解決,隻需要漁網剪斷就行,如果是大船就非常麻煩,說不定還得找水鬼下去割漁網。
要是遇到天氣不好,浪大的話,漁船失去動力,則會變得非常危險。
一般用粘網抓中上層魚類,李多魚幾乎都會在現場,比如去年在入江口抓鰣魚,他跟堂哥就一直守在粘網旁,就是怕過往的漁船卷到粘網。
將浮標撈起來後。
李多魚讓開始拉網,由於粘網至少沉到了二十多米深的海底,想把網拉起來的話,還是挺費力的。
李多魚拉的時候,由於受力的緣故,漁船也慢慢往前進。
小舅則負責在解魚。
由於這一帶是泥沙底,並不是礁石區,所以幾乎是沒有石斑魚和米魚這種礁石魚的。
網到的,大多都是些梭子蟹、半邊魚,偶爾也會掛到大海螺。
對這個年代的漁民來說,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海貨,哪怕抓到了,也不會特彆激動。
差不多拉了一百米後。
粘網掛了個黃色的大螺起來。
看到那顆大螺後。
陳冬青眼睛一亮,興奮道“不錯,還搞了個木瓜螺。”
聽到這個叫法後,李多魚愣了下,這會反應過來。
在這個年代,並沒有椰子螺這個說法,本地漁民一般都叫它木瓜螺。
其實李多魚第一次聽到椰子螺時,也很無語,這玩意明明長得像木瓜,一點都不像椰子,為啥就被叫做椰子螺了。
木瓜螺真的算不上好吃,如果說之前的大響螺是海螺界的天花板,眼下這個木瓜螺,那就是海螺界的弟中弟。
螺肉偏硬偏柴,不能煮太久,否則就跟吃橡膠一樣,本地人一般燙水切片,跟紅酒糟一起炒著吃。
在這個年代,木瓜螺跟鮑魚一樣,都是殼比較值錢。
鮑魚的殼拿去做藥材,而木瓜螺的殼則被人拿去做工藝品,海邊有些手藝人會把木瓜螺的殼做成螺號。
也有不少殺豬的屠夫會買這種大海螺的殼,一旦豬肉賣不完的話,他們就會挑著豬肉到村裡去賣。
而賣豬肉並不是靠喊,而是吹海螺,村民一旦聽到“嘟~嘟~”的聲音,就知道是賣豬肉的來了。
小時候,李多魚也曾向村裡的一位老人問過,為什麼賣豬肉的以吹大海螺為信號招攬顧客。
老人也不是特彆懂,隻是簡單跟他說了些比較迷信的東西,說是屠夫殺生太多,於是就效仿師公(道士)吹牛角驅鬼辟邪,由於牛角比較少,他們就吹海螺。
由於海螺來自海裡,屠夫每次吹螺號時,心中還會默念“趁早出苦海,轉世去投胎。”
看著眼前這顆起碼三斤多的木瓜螺,李多魚更在意的是,眼下這顆大螺有沒有“懷孕”。
因為木瓜螺的體內,有概率出現一種叫做“美樂珠”的寶珠,且個頭越大,出現寶珠的概率也就越高。
然而,李多魚也是趕海流行起來的那些年才聽到“美樂珠”的名頭。
以前,他們村也有人從木瓜螺裡搞出珠子來,可大多珠子都不是特彆的圓。
再加上,光澤也不是很豔麗,真沒有珍珠來的好看,漁民大多都不怎麼在意。
當年李多魚從島國回到擔擔島後,那個愛釣魚的老唐就曾講過,他在年輕時,就曾開出一顆直徑兩厘米多,五十多克拉的美樂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