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為經閉目感受著,係統所提供的這本《新體畫精髓摘要》上,所涵蓋著的豐富內容。
毛筆持筆、油畫筆持筆、調色、用筆、焦點透視……
海量的信息從腦海中流過,
讓他的眼前甚至出現了彩色的幻覺,好像走進了三百年前的清宮紫禁城,正在親眼目睹這位得授乾隆皇帝親封的三品頂戴花翎的洋畫師如何作畫。
他曾經得到過的王維的《摩詰手記》。
那本書更多的像是一本東夏傳統士大夫的文人隨筆,氣質很濃。
雖其中不乏讓人耳目一新靈光一現的繪畫訣巧,
然而還是遠沒有這本《新體畫精髓摘要》,對於郎世寧作品繪畫技法的闡釋,來的全麵和精細。
郎世寧這種宮廷畫師的作品傳承有序,就和官窯瓷器一樣,很少能流落到民間。
因此東夏的兩岸故宮以及美國、日本、法國的博物館館藏了郎世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品,大多都保護的很好。
中外都不乏有專門研究新體畫技法的專家學者。
不過,是根據完成的作品來還原作畫技法。還是根據畫家本人的繪畫心得,揣摩研究作品。
二者的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作品畫卷豐富的色彩和華麗的視覺觀感,是由最細微的筆法層層交織而成。
想要逆推,就像從一首宏大的交響樂中,推測出第一小提琴手左手的指尖如何輕輕挑動細如發絲的琴弦。
不是完全不可能,隻是非常困難。
曆史上這種留下畫作,畫法卻失傳的繪畫技法其實並不少。
中國畫的雙鉤重彩技法、西洋蛋彩畫的某些顏料配方,文藝複興時期的光線透視技法……
有些是因為戰爭,有些是因為技藝太過繁雜,有些是因為小眾畫派的敝帚自珍,甚至乾脆隻是因為某些顏料礦石在百年前就枯竭了。
隻能留下後代學者在一聲聲徒勞的歎息中,絞儘腦汁的推測複原。
顧為經也不知道,
這本藝術理論作品,是係統根據郎世寧的作品還原總結的。亦或是曆史上藝術家郎世寧真的寫下過技法心得,隻是在不為外人所知的情況下,又亡佚於時間長河。
朗世寧本人的具體繪畫技法像是一個黑盒。
文獻中關於他的繪畫特點記載很多——“場景宏大,筆法渾然,繪畫細膩,無一敗筆”雲雲。
詳細的畫法卻幾乎沒有記錄。
清代名臣大畫家工部侍郎年希堯的回憶錄中,提到過幾句他曾經跟隨朗世寧學過西洋重彩,受益匪淺。
以及《清·起居錄》中記載,乾隆曾命令,“再將內務府聰明秀氣些小孩子挑六個,跟隨(郎)世寧等學線稿畫,此等畫法頗見精細,讓人耳目一新,不可失傳。”
後人這能找到這些隻言片語的史料記載,讓人遐想無限。
顧為經深知係統這件獎勵的珍貴。
東夏曆史上,專業的藝術類“教材”其實非常的少。
著名的《畫經》、《繪畫六法》更多的時候,也隻是一種宏觀上的講述美術哲學的著作,而非技法教學。
想學真東西。
要不然投個好胎。
要不然,先跟老師做五六年、七八年端茶送水畫童。然後再當個幾年學徒,最後再考驗考驗人品,過五關斬六將,一個大畫家一輩子能收五、六個入室真傳弟子都算多的了。
徒弟恨不得比兒子還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曹老收徒,會是震動畫壇的大事。
放在古代,這種士大夫階層裡的文宗、畫宗收關門弟子,搞不好皇帝都會關注的。
專門靠畫畫吃飯的宮廷畫師,就更不願意把看家的本事教給彆人了。
父傳子,子傳孫,世襲鐵飯碗。
隻要手藝不丟,就餓不死。
直到顧為經小時候學畫,老爺子教他家傳的國畫技法的時候,就算不算多麼高深,可連不乾這一行的大伯都是不讓聽的。
這本細致入微,闡釋繪畫技法的《新體畫精髓摘要》毫無疑問價值千金。
在古代,光是把這本書吃透了,就足夠一個頂尖畫家開宗立派了。放在武俠中,這就是足以在江湖上掀起腥風血雨的絕世秘籍。
有了這部書,
一直困擾自己的融合畫風格的割裂感,應該就有了解法。
顧為經按捺住心中的激動,很快就將各種胡思亂想扔出腦海,平靜了下來。
他知道,
係統給的隻是知識卡片,而非一條龍式的技能。
明白應該怎麼畫,和真的把畫畫在紙上栩栩如生,之間的所需要的往往是極其枯燥乏味的練習和苦功。
《摩詰手記》裡的訣竅更多的是經驗性的而非技術性的。
就拿用手指攪拌朱砂舉例,發現這種竅門需要大量經驗的積累,但知道後方法後連一個幼稚園的小孩子都能輕易做到。
哪怕是這樣,
為了在《禮佛護法圖》的壁畫上調配出最恰當的顏色,也耗費了顧為經足足一個中午的時光。
伯裡曼的《人體結構解剖》,更是隻有搭配素描技法高達恐怖的lv.9的門采爾的繪畫基礎心得的用筆水平,才能發揮出讓人驚豔至極的效果。
如果換成顧為經原本的素描水平,則立刻變成了狗騎呂布,隻能說是中學生領域裡的驚豔罷了。
想要真的把係統獎勵的知識卡片,化為己用,畫到人家郎世寧的地步,還有的是要練呢。
……
夜晚的顧氏書畫鋪,依舊亮著燈。
回到家後,今天顧為經並沒有急著回自己的臥室。
剛剛獲得了新的知識卡片,如果不畫點什麼,他是很難睡著的。
顧為經在自己家的小畫廊門麵裡轉悠了片刻,終於在一麵牆前停下了腳步。
【《仙萼長春圖冊之豆花》\“benblossoofchngchuns”】
【類型:絹本設色(精細複製品)】
【藝術家:清·朗世寧】
【售價:1500美元/368萬緬幣】
顧為經將這張畫卷的卷軸小心的從牆上摘了下來,放到一邊的桌子上。
這張畫卷是2017年,東夏兩岸故宮文物館藏交流項目出品的收藏級文物複製品。
當時除了發行一些名畫的仿製品,還製作了些紀念漆器、精品青花瓷什麼的。
收藏級的印刷品,雖然是機器複製印刷的,保留朗世寧的原畫筆觸保留的很好,完全不是旅遊景點前賣的廉價紀念品所能比擬的。
每張進價成本就要800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