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武百處理掉了欺壓百姓的狗官司徒根之後,他思前想後,決定任命身邊的貼身侍衛馬鄉為平鄉的臨時知縣,好讓這地方的治理有個明白人。
馬鄉雖是個武將,卻也是個心思細膩之人,對於武百的任命,他深感責任重大,當即表示定不負眾望。
武百見狀,心中甚慰,他留下三十名天柱軍的精銳將士,換上便服,悄然前往春風鎮視察農業情況。
此時正值秋收時節,田野上一片金黃,風吹麥浪,麥穗沉沉,清香四溢。
武百走在田間小路上,看著農民們揮舞著鐮刀,在田間忙碌地收割麥子。
武百走到一位正在收割麥子的農民身邊,輕聲問道:“兄弟,貴姓大名?”
那農民抬起頭,見是個陌生人,卻也不懼,大聲回答道:“俺叫柱子,是這村裡的農夫。”
武百點了點頭,又問道:“柱子兄弟,你地裡這麥子,畝產多少斤啊?”
柱子聞言,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嘿嘿,今年天公作美,俺這地裡麥子長得好,畝產達到了一百二十斤哩!”
武百聽了,心中微微一動。他知曉在古代,這個產量已經算是相當可觀了。
但轉念一想,又覺得有些感慨。
他心中暗道:“這古代的農業產量,與現代相比,當真是天壤之彆。”
“現代科技昌明,一畝小麥的畝產怎麼著也得在800到1000斤之間。”
“可見這古今之差,何其之大啊!”
不過,武百並未將這些想法說出口,隻是微笑著對柱子道:“兄弟辛苦了,今年能有個好收成,也是你們的福氣。”
柱子聞言,憨厚地笑了笑,繼續低頭收割麥子。
武百則繼續在田間地頭巡視,與農民們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和收成情況。
眾人穿梭於田野阡陌之間,腳下是那條蜿蜒的鄉土小路,一路引領他們來到了張村。
張村,乃是附近一帶頗為有名的村落,規模不小,人頭攢動,生活氣息撲麵而來。
舉目望去,一片錯落有致的建築中,茅草房與土房交織,顯得古樸而富有鄉土氣息。
這些房屋密密麻麻,見證了村民們世代繁衍的足跡。
每家的院落裡,家禽成群結隊,或咯咯叫著,或悠閒地啄食,勾勒出一幅和諧的田園畫卷。
武百環顧四周,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他緩緩開口:“瞧這光景,此地的農民生活還算富足。”
馬鄉緊隨其後,目光在村落中掃過,點頭附和道:“主公所言極是,這張村確實算得上是個大村落了。”
武百聞言,嘴角微揚,透著一絲狡黠:“馬鄉,我有個新的想法。”
馬鄉轉過頭來,好奇地問道:“主公,你又有什麼妙計了?”
武百停下腳步,神色變得認真起來:“今日我們的視察工作,到此也告一段落了。”
“但我想,咱們明日還得再來一趟。”
馬鄉愣了一下,不解地問:“啊?這是為何?”
武百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解釋道:“我們穿著布衣雖然能夠更貼近民眾,但也容易讓他們對我們視而不見。”
“明日,你便以新任知縣的身份前來,讓天柱軍的將士們都換上巡捕局的製服,至於我嘛,你就宣稱我是平鄉特地請來的農業大家。”
馬鄉聽後,頓時明白了武百的用意,笑道:“主公此計甚妙!這樣一來,我們既能深入了解民情,又能彰顯新任知縣的威嚴,更能借此機會向村民們傳授先進的農業知識,真可謂一舉多得啊!”
第二日清晨,陽光灑滿大地,馬鄉整裝待發。他身穿綠色官服,頭戴烏紗帽,顯得威風凜凜。
天柱軍的將士們也換上了捕快的衣服,精神抖擻地站在一旁。
武百則換了一身白袍,手拿紙扇,一副古代專家的模樣,儒雅不凡。
在前往春風鎮的路上,他們事先派人找來了該鎮的知寨——何牧。
這位知寨年紀約莫三十多歲,皮膚黝黑,身材健碩,一副精明能乾的樣子。
見到馬鄉等人,何牧急忙上前行禮:“見過馬知縣。”
馬鄉微微一笑,扶起何牧道:“何牧啊,今年春風鎮的收成不錯,這都是你治下有方啊。”
何牧卻謙虛道:“春風鎮收成好,全是因為天佑義軍,和我個人沒有多大關係。”
馬鄉點了點頭,話鋒一轉道:“昨天我去了幾個村子視察,發現每畝收成都在百斤以上,這讓我很滿意。”
“不過,我覺得畝產還有繼續增長的空間。”
何牧麵露難色:“馬知縣,現在的畝產已經達到極限了,真的還能再漲嗎?”
馬鄉神秘一笑,指了指身旁的武百道:“這位是我請來的農業大家,他有辦法讓畝產增長。”
何牧聞言,好奇地打量著武百,拱手問道:“敢問尊姓大名?”
武百輕輕一扇紙扇,隨口編了一個名字:“我叫李六,見過何知寨。”